浅谈《西厢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西厢记》

浅谈《西厢记》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就作品而论,有两座高峰,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西厢记》的出现,引起了社会上的惊叹,贾仲明【凌波仙】吊曲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那么《西厢记》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 首先,它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但又远远超过了前人,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西厢记》本事出于唐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传》中的张生是一个文过饰非的无行文人,他骗取了莺莺的爱情,却又抛弃了她而另娶高门,并称莺莺是“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小说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在宋金时期又出现了《董西厢》,它是以《莺莺传》为基础的,但在内容上根本改变了原作的思想倾向,把文人士大夫对女性的始乱终弃所造成的悲剧,改变成了莺莺和张生共同为婚姻的自由而奋斗,最终获得幸福结合的喜剧。这一转变,使作品在艺术和故事情节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董西厢》的独创性成就,为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创作奠定了基础。王实甫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把流传了四百年的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创作成了代言体的戏剧,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但是无论是《莺莺传》还是《董西厢》都未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出色。《莺莺传》只是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反映了一个社会现状,思想程度不够深。《董西厢》虽有所改善,让人物张生和莺莺共同与封建家长进行斗争,但也没有反映社会的本质,没有达到与封建礼教进行斗争的程度。而故事本身也没有《西厢记》精彩。无论是在人物形象塑造还是故事结构情节上,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更胜一筹。 其次,思想内容独特先进。故事写了相国夫人携女儿崔莺莺扶崔相国灵柩回老家安葬,途中寄居普救寺,住西厢。青年才子张珙书剑飘零,上京赶考,顺便游览普救寺,佛殿偶遇,一见钟情。叛将孙飞虎围攻普救寺,老夫人情急下招贤令,退兵者以莺莺妻之。张生写信向白马将军杜确求援,打退叛军。老夫人食言赖婚,说莺莺已与郑恒订婚,于是他们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婢女红娘帮他们穿针引线,莺莺经过思想斗争,大胆于张生私订终身。老夫人发觉,恼怒拷红,强令张生上京应取。莺莺忍痛长亭送别,张生状元及第,郑恒造谣作祟。张生在杜确帮助下,揭穿阴谋,终于与莺莺团圆。张生高唱“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从故事的内容来看,首先是反对封建门阀制度,在张生提出要和莺莺完婚时,老太太多次说“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意思就是嫌弃张生没有功名,配不上他们家小姐。由此可以看出封建门阀制度是多么深,真是讲究门当户对。其次是反封建伦理制度,封建社会男女结婚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本不存在自由恋爱。而本故事中的张生和崔莺莺却勇于反抗,在老太太一再拒绝张生,要莺莺嫁给已与她订婚的郑恒时,莺莺没有屈服,而是坚信自己心中的信念,非张生不嫁。在两个人共同努力之下,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再次是反封建势力,这主要表现在郑恒和老太太身上。郑恒仗着自己出生好就来阻挠张生与莺莺,在《西厢记》【张君瑞庆团圆杂剧】第三折中郑恒“与了一个富家,也不枉了,却与了这个穷酸饿醋。偏我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况兼他父命。”老太太与那郑恒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一开始明明许下了承诺,最后却食言,仗着长辈的身份与顽固的势力,想用各种理由搪塞,甚至想用金钱就将张生打发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实甫提出了儿女的婚姻应由儿女自己做主的观点,这是前所未有的。王实甫在句末大胆提出了一个理想“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简言之,《西厢记》通过崔、张的爱情纠葛,反映了古代青年为追求纯真爱情和自主婚姻,对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公开的抨击,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姻理想,给人以温暖和希望,这就是它积极的精神力量之所在。 再次,《西厢记》结构严谨,富于戏剧性。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虽篇幅较长,但结构相当完整,全局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条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误会冲突,前者是主线,后者是辅线,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同时又采用悲喜错落相间的手法,情节饱含悬念,曲折而生动。如第一本从佛殿相遇到闹道场,其基调是轻松而喜悦的;第二本从白马解围到老妇人赖婚,剧情已由喜转悲;第三本从传简到赖简,第四本从幽会到送别,第五本从郑恒抢亲到大团圆,都是先悲后喜。 再次,《西厢记》的人物塑造非常到位,善于运用各种手法来塑造人物。《西厢记》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成功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人的形象。如莺莺这个人物是中国古代戏剧史上最早出现的追求婚姻自由、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形象。王实甫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这位贵族少女违抗封建家族利益、冲决封建道德网罗的勇敢行为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