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营养学论文关于肥胖
肥胖及其防治
摘 要:如今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分布之广,已经达到令人不安的程度。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表明,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因饮食不当而加入肥胖者的行列。由于体重超标可诱发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胆结石等多种疾病,因此,肥胖已经成为困扰现代人的流行病。本文主要从肥胖的定义、肥胖的诊断、肥胖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并保持体重四个方面来阐述有关肥胖的问题。
关键词:肥胖 诊断 原因 控制
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它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
肥胖的诊断
1997年WHO已经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目前评估肥胖的指标有以下几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艾群
1.标准体重(理想体重,IBW)
Broca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男性×0.9,女性×0.85。
简易计算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cm)
一般实测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为消瘦;实测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为正常,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而小于20%者,为超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
2.目前评估肥胖最简便而最常用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MI)。
BMI = 体重(kg)/(身高)2(m2)。
国外诊断标准为:25为正常上限,25~30为超重,≥30为肥胖。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在24万人资料的横面分析和7万多人的前瞻性分析的基础上于2001年提出了“中国成人体重指数分类的建议”,认为中国人BMI在18.5~23.9为适宜范围,24.0~27.9为超重,28.0以上为肥胖。由于体质指数是按体重与身高的关系计算的,对于骨骼较粗和肌肉比较发达者就无法依据这一标准进行诊断,必须参考其它检测方法。如体脂百分率(体脂百分率测定(F%):F%=(4.570/D-4.142)╳ 100% 。D为体密度,对于成人男性D=1.0913-0.0016 ╳ X 女性D=1.097-0.0013 ╳ X X=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mm)+右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mm),成人男性F%=15%,超过25%为肥胖,女性F%=22%,超过30%为肥胖)、腰髋周径比值、皮肤褶厚度测定等。
3.腰围(WC)及腰髋周径比(WHR):腰围是衡量腹部肥胖的重要指标,《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将腰围的测量方法规定为:让受试者直立,两脚分开30~40 cm,用一根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mm的软尺,放在右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通常是腰部的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环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在正常呼吸末测量腰围的长度,读数准确至1mm。WHO规定亚太地区,男性腰围≥90 cm(2尺7寸),女性腰围≥80cm(2尺4寸)即为肥胖。
髋部周径是指臀部最大周径,腰髋周径比(WHR)男性>0.9, 女性>0.85即定为中心型肥胖又名内脏型肥胖。
另外,平卧时腹部的高度超过了胸骨的高度也可诊为肥胖。
4.皮肤褶厚度测定:常用测定部位为肱三头肌和肩角下肌部位,两者之和大于51mm(男性)、70mm(女性)可认为是肥胖。
三、导致肥胖的因素
引起肥胖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总括起来,基本上有以下一些主要原因:
1.遗传与环境因素。相当多的肥胖者有一定的家族倾向,父母肥胖者其子女及兄弟姐妹间的肥胖者亦较多,大约有1/3左右的人与父母肥胖有关。
2.物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的改变。肥胖者的物质代谢异常,主要是糖代谢、脂肪代谢的异常,内分泌主要是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的分泌功能的改变。
3.能量摄人过多,消耗减少。能量摄人过多主要表现在食欲亢进,消耗减少是因为活动减少及摄入与排出的不平衡。
4.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与肥大。脂肪细胞数目的逐渐增多与年龄增长及脂肪堆积程度有关,很多从小儿时期开始肥胖的人,成年后仍肥胖则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就明显增多;而缓慢持续的肥胖则既有脂肪细胞的肥大又有脂肪细胞的增多,一个肥胖者的全身脂肪细胞可比正常人体脂肪细胞增加3倍以上。
5.神经精神因素。表现为对某种食物的强烈食欲,以及人们通过视觉、嗅觉和人为地吞食比赛的刺激反谢性地引起食欲,食量倍增,还有某些精神病人的食欲亢进症等。
6.生活及饮食习惯。如欧洲人过多地食肉及奶油、游牧民族大量食肉、南非人过多食糖等等。
7.其他因素。如性别不同、年龄差异、职业考虑、环境因素、吸烟饮酒等。
然而导致肥胖产生,一般都是几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因此,在临床治疗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