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亲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根亲文化”.doc

“根亲文化”   中图分类号: C922 C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42-02    摘要:固始历史上又称“光州固始”,地处豫、鄂、皖交界的河南省东南隅,素有“北国之江南”之称。2009年10月25日至27日成功举办了“唐人故里?闽台祖地首届中国固始根亲文化节”,值得我们探讨和追溯“光州固始”与闽台地区的历史渊源。本文主要从“光州固始”名字的由来、固始姓氏、历史上的移民三方面来研究和探讨“光州固始”与闽台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光州固始;闽台;根亲文化      三年前,“固始根亲文化”――这个名词还没在中华词典里出现;三年后的今天,“固始根亲文化”这个名词,在各种中外媒体里随处可见。从20世纪80年代,固始寻根就开始进入学者的学术研究中,其研究主体既包括众多的学者,同时还包括许多姓氏后裔,这些研究成果形成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在20 世纪80 年代对固始的寻根研究首先进行的是综合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固始寻根研究处于相对薄弱阶段,其研究成果较少。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固始寻根研究进入了又一发展期。   一、“光州固始”之名的由来及地里文化   “光州固始”做为连称,起于唐代。固始,为光州的属县,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民国建立。   关于固始之名,《左传》曰:子燮灭蓼。《太康地志》云:蓼国先在南阳,故县今豫州郾城县界,故胡城是也。”蓼,即廖姓,可见固始县也是廖姓的一个重要源头。   固始之名,起于东汉。《后汉书?郡国志》载:固始,“侯国,故寝也。光武中兴更名”。该书《李通传》:“建武二年(26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可见,东汉时不仅有固始县,也有固始侯。在此之前,秦与西汉时固始为寝丘邑。自东汉之后直到唐代,除梁时固始改称蓼县外,均以固始为名。但是早期的固始县,在今固始东北,隋开皇年间正式移至今县。固始隶属光州,时间较晚。由于固始位于三省交界之地,隶属变化极为复杂。秦时属九江郡;西汉时分属于汝南郡、六安国、庐江郡;东汉时分属于汝南、庐江二郡;三国时,域地内分置6个县,分属于汝阴、弋阳、安丰、庐江四郡;两晋时,分置6 县,分属于4郡;南北朝时,政区变化频繁,也分属于新蔡郡、安丰郡、弋阳郡、边城郡等。隋朝建立后,固始县属弋阳郡;唐代时,光州与弋阳郡相互替代,而后直到明清没有变化。   固始县,位于今河南省东南部,属信阳市管辖。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人口达163万。固始县如下特点:首先人口多。固始县为河南第一人口大县,也是全国人口数量较多的县之一。其次面积大。固始县域总面积甚至超过了河南的某些省辖市面积,如鹤壁、济源等。三是地形多样。固始境内丘陵、平原洼地分别占全境面积的40% 以上,山地面积占全境面积的1/10。此外固始县还位于三省交界。固始东部与安徽西部的六安市金寨县接壤,南部隔商城与湖北省黄冈麻城市相望,为三省交界之地与接合部。最后是中原水乡。固始地处江淮之间,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固始县物产丰富,有“固始鸡,鸭”、“固始笨蛋”及茶叶、板栗、腊味等名优特产,境内水渠纵横,鸭鹅成群,稻谷飘香,可以称为“中原江南”,有“南方人见了亲,北方人见了新”之感觉。   二、“光州固始”历史上的移民   河南省固始县作为历史上中原地区向皖、苏、闽、粤、浙、赣, 尤其是闽台一带移民的集散地, 在中整个原移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在其历史上有三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潮”:   一是西晋末的移民潮。如乾隆《福州通志》卷《外纪》一引路振《九国志》云:“ 永嘉二年,中州板荡, 衣冠始人闽者八族, 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 “八族人闽” 的传说, 在《莆田九牧林氏谱》《莆田南湖郑氏谱》等谱书中有所反映。在《福建府志》《建欧县志》中, 也有相关的记载。关于八姓在中原的籍贯, 虽然也有客家人林氏所载“聚族于河南光州” , 但总的来说, 这次移民潮, 固始的符号作用并不明显。   二是唐早期的移民。唐高宗总章二年(660年)在闽、粤之交的区域发生了“撩蛮啸聚” , 时任玉铃卫左郎将的陈政, 受朝廷之命以岭南行军总管的身份率兵入闽平叛。陈政所部一度曾陷人困境之中, 陈政二兄陈敏、陈敷率两军校前来增援。在征战途中陈敏、陈敷病死, 陈政之子陈元光率军南下与父会合。陈政病逝后, 陈元光代父职任岭南行军总管, 平叛后并任新设的漳州刺史。他与大部分军校落籍闽南, 建设和开发漳州地区, 被誉为“ 开漳圣王” 。这在《重纂福建通志》《广东通志》《漳州府志》以及陈、杨、郭、何、萧、罗、魏、孙、曹等谱书中, 均有类似的记载, 说明这次移民对于福建的开发尤其是对漳州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