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冬天下午的一次谋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九四四年冬天下午的一次谋杀.doc

一九四四年冬天下午的一次谋杀   事实上,那个寒假我一直在写一个关于李降的考察报告,这是我八年教书生活中唯一花功夫去做且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但没想到的是我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远远超出我当初的预料,几次的放下与中断使我好长时间都不能摆脱出来。李降从被捕到死亡不到三天三夜,围绕李降的死产生的问题却像藤蔓一样纠缠不清。西村还健在的老人对李降如何被捕之事众说纷纭,我的这篇考察报告只能残留在我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记忆中,直到今天还没能顺利完稿,在今年过年的间隙我把稿子的大概说给当时还是小孩的父亲听,父亲直摇头,说这篇文章的明显纰漏最起码有五处,而最关键的是李降为何在逃脱之后再次落入徐小玉之手,这明显与事实不符,父亲说,这篇东西写得很臭。   要么你当成废纸,要么你重新核实再写。   父亲的话与围绕着李降展开的主要人物之一――西村尚健在的目击者孙有财,即我的远房姑丈公的说法出入极大。   那个下午在现在看来是再也普通不过了,所有听说过此事的人基本上都是这样定调的。为了尊重事实,在文本中我就采用这样方式的叙述,这一点我的父亲也认同。如果我爷爷还在的话,我想我的写作会顺利得多,他被西村人公认为乡村的史官。至于另一个主要角色――孙有财,我一下子还说不出什么,他往往在关键时刻缄默不语,或者前后矛盾,最后他干脆不说,我说什么他都说记不得了,记不得了。   1944年的西村在我看来与现在已成为废墟的南头山大致相同,只不过当时人更多,船更多。我查了一下县志,在D城的日本兵一共有8人(也有人说成是9人,这和本文没有多少关系),我边写边骂小日本,对人们普便赞誉有加的徐小玉部队嗤之以鼻,当我把这串数字报给我学生听时,我的学生同样以不屑一顾的神情予以否定。   野鸡部队与正规部队毕竟区别很大,我的学生可爱地把活跃在西村的徐小玉部队唤为野鸡,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学生嘛。   对于D城的有关数据及相关材料,今天我已能倒背如流,这并不是说出于对李降考证的需要,而是与我今天从事的职业有关。经济综合部门的若干历练,其他的本事并不见长,全县的相关情况与数据变成了我吃饭的必备家什。每次我背着这些数据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时,李降这个人便闪现出来。我带着这些数据,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想象之旅。以下这段是摘自D城刚刚出版的统计公报。   D城古称蓬岛,位于浙江省z群岛中部。是全国有名的海岛县之一,由404个岛屿f包括住人岛16个1组成,总面积524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26.5平方公里。D城本岛面积119.3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0万。D城地处航运枢纽,境内海域广阔,是个海洋资源大县……   我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李降发生的事就是在D城的一个小渔村里。我几乎找遍了D城可资参考的资料,它们对于李降都是只字不提。经过我反复查找,才在D城一个重要人物徐小玉的目录下寻到了一些所谓的痕迹。县志上讲,他是浙南支队的一号人物,在上世纪的40年代中期一直与困守着D城的日本小分队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关于他的主要功劳,上面有一句话是说他除掉了汉奸。   这个汉奸是不是李降?   我在这本县志的这一句上用铅笔重重地戳了一下。历史到底是谁叙说的?如果我能证明这个汉奸是李降或者这个汉奸不是李降,那么我将带上这最新的发现出现在下届的县志修正会上,我要拿最新的发现向那些整天无事可做的县史志办人证明他们的懒惰与不思进取――他们怎么能对这样一个细节熟视无   这个寒假对于我来说相当折磨人,准确地说是已死几十年的李降干扰了我的正常生活,这一折腾,使我暂时对自己的处境与个人问题的注意度下降了不少。当时我29岁了,离古人说的三十而立还不到一年。我不仅没有立。连立的资格都没有,女朋友一次次黄了,工作八年了,年年打报告。年年没有着落。八年,想到八年我暗自笑了,这容易使人想到“八年抗战”这个词。李降这个人的出现与抗日有实实在在的关系,我不能说研究李降是当初无聊状态的一种最好也最有意义的解脱方式,但我能说,一进入李降这个人物,我发现自己已不能愉快地拔出脚来。那个冬天我安心地在寝室里住了下来,西村的人看见我总问,咋了,放假了也不回去?   我没有答,如果我说我在写一个关于李降的考察报告,他们一定会笑我。真是无事可做,瞎折腾。   他们会说,李降这个人有啥可写。   我的想法与他们不同,人与人都是不同的。一个人的存在与消失总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说法。   现在,我把已经成稿的一部分简要概括如下:   1944年的那个冬天,李降在南头山村笃定安详地搓麻将。李降那时的真实身份是日军小分队驻D城的翻译。据我父亲的回忆,李降的爹是西村少有的几个富人之一(奇怪我父亲为什么不说是地主之一,难道是他老人家年纪大了对这段历史有所疏忽?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疑问)。父亲说,李降的爹是该船的(注:是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