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2例临床观察.doc
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2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有效 治疗 方法。 [方法] 慢性重型肝炎 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以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虎汤。 [结果] 治疗组退黄效果、腹水消退时间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为优。[结论] 采用中药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明确。
【关键词】 慢性肝炎;凉血解毒;祛瘀通下;黄虎汤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ive method for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Method] Randomly divide 78 cases into 2 groups, the control one 36 cases edicine(), treatment one ent group ove toxin and stasis;Huanghu Decoction
2001年11月至2007年10月,我们采用中药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2例,获效较单纯西药治疗的36例为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8例均为本院住院或门诊患者,按照2000年南京第10次全国肝病会议的诊断标准[1],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6~63岁,平均(43.8±9.15)岁;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2~62岁,平均(41.5±9.7)岁。两组在病情、并发症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同等基础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治疗,如间断运用血浆,人血白蛋白;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如促肝细胞生长素、凯时、门冬氨酸钾镁、甘利欣、思美泰或优思弗等;对症治疗,如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止血、抗休克、抗肝昏迷、抗感染等。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治疗,基本方为黄虎汤。方药如下:黄毛耳草30~40g,虎杖15~30g,茵陈30~50g,赤芍30~60g,大黄10~30g,黄芩10~15g,生地15g,泽兰15~30g,白茅根30g,滑石15~30g,甘草6g。辨证加减:脾虚湿困者加苍术、厚朴、陈皮、茯苓、泽泻;气阴两虚者加北沙参、麦冬、生黄芪、党参等;肝肾阴虚者用一贯煎或左归饮加减;有腹水者加车前子、蝼蛄、大腹皮等。1剂/d,分2次温服。
3 治疗 结果
3.1 退黄效果
血清胆红素开始下降天数,治疗组4~22d,平均(8.5±10.20)d;对照组10~32d,平均(18.5±14.50)d。经统计学处理,Plt;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的时间,治疗组为22~110d,平均(49.26±53.10)d;对照组为88~122d,平均为(98.78±23.21)d。经统计学处理,Plt;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3.2 腹水消退时间
治疗组腹水消退天数为20~103d,平均(41.32±44.10)d;对照组为36~133d,平均(78.13±67.50)d。Plt;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3.3 死亡率比较
治疗组死亡率42.86%(18/42),对照组死亡率63.89%(23/36),Plt;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4 讨论
慢性重型肝炎属中医“黄疸”、“急黄”、“臌胀”范畴,以起病急,病势进展快,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为其特点。大多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 发展 而来,具有中医“久病入络”、“内结为瘀血”的特点,属“瘀血发黄”、“瘀热发黄”范畴,且具有正虚邪实的病理特点。我们采用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微观辨证和宏观辨证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选用生地、赤芍凉血祛瘀止血,兼能养阴清热;黄毛耳草、虎杖、茵陈、黄芩清热祛湿退黄解毒;泽兰、白茅根、大黄祛瘀凉血,利尿通便,清泄热毒;滑石,甘草相配清热不留湿,利水不伤正,诸药合用起到凉血、解毒、化瘀、通下作用,血凉则热自清,热散不致煎熬血液成瘀,瘀去则脉络通,清除了瘀血滋生之源,使血得凉循经,瘀得清而散,脉得通则畅行。 现代 医学认为肝病时肝脏对内毒素的清除解毒功能下降,内毒素由门静脉进入血中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同时,当肝衰竭时,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肠道内的有害致病菌异常繁殖,内毒素由肠道吸收入血,又会加速肝细胞坏死,形成肝昏迷,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采用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可以清解阳明气分热毒,阻断肠道内毒素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加速黄疸消退,保护和促进肝细胞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病死率,加快黄疸和腹水的消退。而收效的关键在于把握“时间”和“用药”两个时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老年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pptx VIP
-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1).消化系统常见症状.ppt VIP
- GA 1551.6-2021CN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6部分:石油天然气管道企业.pdf
- 巨人 通力电梯NOVA GKE调试说明书故障代码GPN15 GVN15_GKE - 51668093D01-2022.pdf VIP
-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pptx VIP
- WP2.3N柴油机维修手册.pdf VIP
- 智能世界2035报告.docx
- 文言文节奏划分.pptx VIP
- 《DB45T 1625—202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ocx VIP
- 小学体会作者情感.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