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占豪 声声叹.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占豪 声声叹.doc

何占豪 声声叹   “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这是何占豪的创作座右铭,他说这条路走起来还很长很长……      何占豪有点激动。他说《梁祝》应该缓称“经典”,等一百年再说。他说有人一提起中国音乐还是只能提《梁祝》,可是《梁祝》旧了……他说作品创作问题不解决,俞丽拿培养再多的演奏人才也没用!他说现在中青代的作曲家写不出人民群众喜爱的、传唱的作品!   在和记者的交流中,何占豪几乎全程亢奋,激情四溢。可谈到中国音乐的出路时,又频频叹息,陷入深深的思索。他想起了当初创作《梁祝》的过程,那种纯洁美好的为祖国创作优秀作品的激情,似乎已一去不回来了,何占豪深深怀念、无奈……   他一直强调:作曲家要深入群众,要有泥土的芳香,才能创作出人民喜爱、传唱的作品!      一叹:“《梁祝》旧了……”      上海音乐学院80周年校庆系列音乐会――优秀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场听演出的某位音乐学院的学生后来在博客里写道:“《梁祝》旧了――多少年过去了,‘上音’没出过一部像《梁祝》这样经典的曲目了。俞丽拿也老了――音准有问题,力度不够,激情也不到位。”   该学生的评论引起了记者的共鸣,同样也引起了何占豪的共鸣。他说:“我觉得这种感觉是对的,其实他还有句话没讲出来――音乐界没有出新作品。”   “几十年过去了,一提交响乐,还是只能提《梁祝》,我去国外,很多人都问我相同的问题……”   何占豪对这种情况的改观很不乐观,他说:“赤裸裸地讲,这种情况是因为音乐界盲目崇外造成的。”他说有些很权威的音乐家,创作的通俗歌曲全国人民都喜欢,全国传唱,改写交响乐后,人民群众越来越听不懂,演奏者都不愿意拉,觉得难听。何占豪对此的理解是,只有从人民中出来的音乐才能被人民接受:“1989年,《梁祝》改为高胡协奏曲进入台北音乐厅去演奏。蒋纬国听了,在后台讲‘很激动,炎黄子孙出了这样的作曲家,我感到骄傲。’当时我跟记者说:‘请你告诉台湾同胞,中国老百姓是有音乐才能的老百姓,南方的农民是有音乐才能的农民,几乎很多音乐都是南方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子女创造出来的,所以《梁祝》的原创者是他们。’记者跟我说:‘何先生,谦虚是好的,但过分谦虚就是虚伪。你怎么讲《梁祝》的原创者是农民呢?’然后我就一段段讲给他听,化蝶是从昆曲里出来的,主题是从越剧的唱腔里出来的。记者听后感叹道我不是虚伪,是真心认为《梁祝》的原创者是人民群众。我一直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学习民族传统,我们的传统是座挖不尽的金山。现在某些中青代写出的曲子难听啊,真难听啊!”      二叹:“中青代作曲家的作品实在不太好听”      “现在中青代作曲家的作品从专业讲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老百姓的角度讲,都太难听了,听不懂。”何占豪如是说。      “也许是老百姓没有达到那种欣赏国际水平音乐的程度?”记者问。   “不是的。”何占豪斩钉截铁,“老百姓有自己熟悉、喜爱的音乐语言。好的音乐应该是雅俗共赏的。”   “有些中青代的作品真不好听。某些作品被炒作得沸沸扬扬,我就是不要听。如果指挥家抢着去指挥,听众抢着去买唱片,完全不用炒作,这样的作品那才叫成功,好作品是不胫而走的。所以我说,中青代作曲家是有才能的一代,但是他们没有好好学习民间音乐,不尊重民间音乐的传统,所以他们的作品很难在大地上生根开花。如在建国前举行的‘齐尔品中国作品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是由一群外国评委评出来的,流行全中国。后来解放了,所有比赛评委都是中国评委,评出来一个小提琴协奏曲,那首曲子除了第一次评奖会上演出后,再也没有人愿意演出,因为难听啊。外国评委倒挑出一个全中国人民喜欢的音乐。中国教授评出来的曲子,全中国人都不喜欢!这些评委的脸放哪里去?金奖作品都没有人听,你说可悲不可悲?”   “那次评奖结果出来后,我问我的老师丁善德先生怎么会选出这种连音乐学院的老师学生都听不懂的音乐。丁老师说:‘送上来的都是这些东西,我们只能从这里挑。’”   《梁祝》之后,中国音乐界寂寞太久了。原因何在?   “这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中青年作曲家只重视外国音乐的学习,而忽视民间音乐的学习。也许学习外国技术、进行消化归纳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太漫长了。希望下一代作曲家能纠正过来,关键是各艺术团体特别是各艺术院校的领导们。如果忽视民族传统的现状久久不能改变过来,那么我们出不了新作品这个情况还将会继续下去。”   何占豪满怀深情地介绍了他心目中比较优秀的中青代作曲家:“刘源,他在探索一条中国传统和外国技巧相结合的道路,得了金钟奖。特别是山西的赵季平很不错,创作的《乔家大院》、《红高粱》等作品,真正把西北一带的民间音乐学到家了,他的作品老百姓喜欢,会传唱。”      三叹:“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不重视旋律写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