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必须有问题意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造性思维必须有问题意识.doc

创造性思维必须有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B0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243-02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学生与国外学生相比,只习惯于“答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不善于“提问”――向老师提问质疑,也不会向自己提问质疑。一个有创造性的人要想在已有的事实中找到新的突破,就必须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沿着问题的线索不断尝试,以期获得最后的答案。正如培根所说: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漫长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中国社会就开始了一个不许人们思考、禁止人们创新的漫长历史时期。特别是儒家所推崇的师道尊严、中庸之道和复古思想,极大禁锢了人们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一、创造性思维始于发问      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具有问题意识,能够并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提问探究,实际上就是突破思维定势,不迷信于书本和权威,不受现成结论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不会人云亦云,在不疑处有疑,提出新观念、新设想、新创造。   在科学史上善于怀疑和批判的例子比比皆是。居里夫人对柏克勒尔关于铀射线的报告进行研究后提出疑问:难道铀是唯一能发出这种射线的元素吗?为什么别的元素不能有同样的力量?于是,为了寻找其他放射性元素,促使她采用各种手段,潜心对钍、沥青铀矿和辉铜矿的研究,终于发现了放射性比纯铀强400倍的钋元素,后又从含钡化合物的研究、实验中,发现放射性比纯铀强900多倍的镭。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也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的却只能是伽利略这样具有问题意识的人。   以上的理论与事实无不说明一个问题:科学的本性是自由的,对一切传统的、既成的东西都循规蹈矩,虔诚笃信的人,是不可能有所开创、有所创新的,是与科学的本性不相容的,因而也就不会提出那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得到那种突破性的成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二、问题解决根在实践      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个体,仅仅拥有善于怀疑的头脑是不够的。爱迪生被人们称为“妖魔”,因为他一生中发明了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当人们发问这个“妖魔”人物的真正魔力空间出于哪里时,他自己回答说:“一分灵感,九十九分血汗。”顽强的毅力,惊人的勤奋正是他的“魔力”所在。   敢想、敢干、敢于冒险是创造性思维个体的一个显著特征。创造发明作为一种探索性很强的实践活动,难免有各种风险和失误。前怕狼后怕虎的思想只能磨灭想像力和独创精神。然而我们所说的敢于冒险并不是教唆人们去逞“匹夫之勇”,它更需要创造性思维个体具有浓厚的兴趣、执著追求的精神以及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只有拥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体会到枯燥科学带给人们的快乐和满足;只有拥有强烈的信念才能在不断的跌倒和爬起后去触摸成功的辉煌。   爱迪生白炽灯的发明正是批判精神、冒险精神和执著追求相结合的完美体现。在爱迪生之前,最流行的是弧光灯。这种灯有不少缺点:要不断更换炭条,声响大,灯光效用少而又易伤目力,污浊空气,还有个大弊病就是一个回电流只能点一盏弧光灯。在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包括弧光灯的发明者都非常赞赏这种灯的情况下,爱迪生却在一八七七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搞分电流(就是一个回电流点许多灯),变弧光灯为白光灯。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以上的燃烧。同时用法要简单,能经受日常使用的击碰,价格要低廉,还要使一个灯的明和灭不影响另外任何一个灯的明和灭,保持每个灯的相对独立性。这在当时是极大胆的设想,需要下极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试验。一些科学家都笑他是傻子,讽刺他“梦想,吹牛”,还有几个学者用数学证明他这项研究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爱迪生却始终充满信心进行试验。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二百多本,共计四万余页,先后经过三年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每天清早三、四点的时候,他才头枕两三本书,躺在实验用的桌子下面睡觉。有时他一天在凳子上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时。一觉醒来,又精力充沛地工作。到了一八八零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炽灯试验仍无结果。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绑着的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前做的种种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这种竹丝电灯继续了好多年,直到一九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