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浙科版选修三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作业.doc

2016-2017学年浙科版选修三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作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浙科版选修三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作业.doc

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 1.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到处都是“杨家将”。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该地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到处都是“杨家将”,这种做法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小流域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例如我国甘肃陇南地区所总结的“九子登科”的治理模式就属于小流域治理模式,该治理模式所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不包括(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工程学原理 C.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发展原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九子登科”的治理模式看出,物种多样性在治理中虽然需要考虑,但并非治理的重点应用。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有关生物工程与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PCR技术可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取 B.选择单核居中期向单核靠边期过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成功率高 C.在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一定是尿素分解菌 D.“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PCR可以用于外源目的基因的大量扩增,故A正确。在花粉选择进行离体培养时应选择单核靠边期的成功率高,故B正确。在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有可能是尿素分解菌也有可能是以氮气为主的细菌,还要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别,故C错误。“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原理,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4.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单一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低,物种数目少,营养级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的是( ) A.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 B.工业用水的资源 C.鸟类的栖息地 D.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解:A、湿地能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A正确; B、工业用水的资源,是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B错误; C、湿地成为鸟类的栖息地,能保护物质多样性,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C正确; D、湿地能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D正确. 故选:B. 考点:人工湿地的作用. 6.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C.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力利用率,A正确;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变“废料”为原料,可增加经济效益,B正确;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加快了物质的循环利用,C正确;人工生态系统,少不了对物质和能量的人工投入,一旦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不再正常运转,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7.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