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学8.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木病理学8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子座,子囊壳在病株上越冬----分生孢子,子囊孢子都可侵染----分生孢子为初侵染主要来源----风雨、昆虫传播----伤口侵入----发病----进行再次侵染 * 传播途径 风雨昆虫自然传播 远距离传播主要是调运带病苗木,接穗,原木、栗实 * 检验及鉴定:是检疫对象 症状检验 观察树干及枝条伤口处是否有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或隆起的黄褐色病斑 病斑上有无黄色子座 后期皮层是否龟裂 露出木质部等典型症状 * 保湿培养 病斑无子实体出现 可将有病树皮放在25-30oC的条件下保湿培养 待长出子实体再用显微镜观察病原 * 分离培组织养 取病健交界处的小块组织 表面消毒后放在PDA培养基上培养 置于25-30oC的培养箱中培养 观察菌落形态 菌落白色,培养基背面为橙黄色 半个月后能长出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角 * 病原鉴定 取带子实体的病树皮作徒手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形态 检疫处理方法 严格检疫,禁止到疫区引种苗木种子,接穗 必要从病区调苗时,除严格检验外 还需在萌芽前用2-5度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喷施 * 种子用福尔马林消毒30分钟 在疫区内要清除病株及病枝,并及时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发病轻者可用刮治处理:即用刀子把病皮刮除用401抗菌剂涂抹伤口 可用无毒品系(Hypovisulent strain)进行以菌治病 无毒品系接种到活动的树干病部 * 第七章 根部病害及其防治 * 症状 由于发病时期不同,病苗可出现不同的症状 种芽腐烂 苗木猝倒 苗木立枯 幼苗出土两个月以后,茎部木质化病菌从根部皮层或侧根侵入,使之发生腐烂,苗木直立枯死,也称苗木根腐 苗木猝倒病 * 病原 引起苗木猝倒病的病因 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类 前者因地表温度过高,灼伤幼苗根茎部位造成 一般以侵染性病因为主,常见的病原菌有三种 * Rhizoctonia 丝核菌属 Pythium 腐霉 属 Fusarium solani腐皮镰孢 Fusarium oxysporum尖镰孢 * 都是土壤习居菌,多生存在土壤表层 以植物残体为营养,对环境适应性强,分布广 可单独或同时侵害苗木 在幼苗期可连续多次发病,每次病程留下的死苗又成为病菌的营养物质,借以繁殖 病菌以菌丝在土壤中蔓延 随雨点飞溅,或产生孢子随气流传播,扩大危害,造成流行 *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应采取以育苗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做好苗圃地的选择,推广生荒地育苗 结合整地,每亩施生石灰20~25kg 在柴草方便的地方,实行“三烧三挖” * 也可用代森锌,多菌灵,敌克松等25%,与细沙土混合,制成药土,播种前垫盖在播种行里约lcm厚,用药量4~6g/m2 干燥地用2%~3%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约9kg/m2 雨天或湿土,则可用细干土混2%~3%的硫酸亚铁,每亩撒放100~150kg,用于土壤消毒 * 种子消毒 可用0.5~1%的硫酸铜溶液浸种1~2小时,阴干后拌石灰粉播种,也可用相当于种子重量1%的硫酸亚铁或占种子重量0.2~0.5%的敌克松、托布津、菲醒等农药拌种 合理施肥 * 适时适量播种,加强苗圃管理促使出苗齐,苗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幼苗发病后,要及时施药,防治可用0.15%的百菌清喷雾,防效可达86.6%,有效浓度0.1%的多菌灵喷雾,防效为80% * 冠瘿病 分布及危害 冠瘿病有叫根瘤病、根癌病、肿根病等,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福建吉林等的许多县。为土壤习居菌,寄主范围广,至少包括331个属的640个不同种植物 * 该病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树干基部和根部,有时也发生在根的其它部分 受害树木生长衰弱,如果根颈和主干上的根瘤环干一周,则生长停止,叶片发黄、早落,甚至枯死 * 症状 初期被害处形成灰白色瘤状物―――逐渐增大成不规则形―――颜色变成褐色或暗褐色―――在大瘤上又出现许多小瘤(最大30cm)―――表面粗糙、龟裂―――质地坚硬―――瘤表面有一些细根―――最后外皮脱落―――露出许多突起状小木瘤 * 病原 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属细菌的薄壁菌门,革兰氏阴性好氧菌根瘤菌科的野杆菌属,鞭毛周生,引起组织肿大 只有携带Ti质粒的菌株才具有致病性 Ti质粒同时还控制对细菌素的抗感性和寄主范围 Ti质粒可用热处理或其它因素丢失,使细菌失去致病力 * 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瘤中、土壤和土壤中的寄主残体内越冬(可存活1年多,2年内得不到侵染机会即失去活力)―――伤口侵入(嫁接、虫害及中耕造成的伤口)―――发病―――进行再次侵染 * 传播途径 病原菌栖息于土壤及病瘤的表皮 主要通过带病苗木、插条、接穗和幼树的人为传播 也可通过灌溉、雨水和地下害虫自然传播 土壤微碱性,粘重、排水不良切接苗木幼苗发病重 * 检验及鉴定 症状检验 检查根冠及根颈部的根瘤,表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