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市仁和集的路名以及门牌号的来历.docVIP

天长市仁和集的路名以及门牌号的来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长市仁和集的路名以及门牌号的来历

天长市仁和集的路名以及门牌号的来历 (天长市仁和中学朱庆文) 一、历史背景 一九八二年,天长在全县设立六个区级公安派出所,即:城关区、铜城区、汊涧区、大通区、金集区和仁和区。由县公安局预审股副股长陈德仁调到仁和区任区派出所所长。当时该所管辖秦栏、新华、界牌、万寿、芦龙和仁和六个公社。一九九二年,天长撤区并乡,仁和派出所仅管辖仁和、芦龙两个乡镇。一九九七年,全国公安系统实行农村户口城市化管理,要求集镇居民和农村门户要统一设立和编制门牌,集镇街道要设置路名。因此,为集镇街道各条道路设置路名的重任,就由公安派出所担当,作为派出所所长,更是义不容辞。当时,古老的仁和集的老街,稍微象样的道路仅有一条,即天长通往扬州途径仁和集镇街道的一段砂石水泥路,是当时仁和街道的主干道路。其它几条路均为不太成型和不规整的泥土路和砂石路,还有一条年代久远、两边居民较为密集的石板路。 为把仁和集的街道各条大小不一、路况迥异的道路名称拟好、拟准,陈德仁颇费了一番心血和脑筋。经过再三思考和反复斟酌之后,最终,依据地理环境,在仁和街道确定设立六条路和三个巷。六条路的名称分别为:人民路、富民路、仁和路、中心路、古城路和利民路;三个巷分别是:紫气巷、松元巷、洼塘巷。 二、路名由来 1.人民路的由来: 天长到扬州途经仁和集镇街道的这一段,是仁和集镇街道的主干道路,原来习惯上被人们称之为天扬路。当时在想,天长到扬州这条路,从天长出发,途经芦龙、仁和、秦栏、香沟、大仪、扬寿、甘泉等地,再到扬州,全长近50多公里,而仁和段在这条线上仅占七公里左右,统称天扬路不太恰当。但仁和人民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靠这条路走上了康庄大道,仁和人民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思来想去,我便把天扬路仁和段改名为人民路。 2.富民路的由来: 仁和集镇街道另一主干道是南北走向的道路,南往金集、北通界牌。这条路原先只有东面有住户,西边是一条高筑灌溉水渠。为了加强小城镇建设,让仁和集镇街道旧貌换新颜,仁和集镇党委和政府精心规划,彻底改造灌溉水渠,拓宽道路两边,号召单位和居民在路的两侧砌房建厂。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各方人士纷纷行动,不到一两年的时间,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住户、商铺、医院、粮行、酒家、单位等分立路的两边,鳞次栉比,一条近3000米的街道马路亮丽成型,好一派城市繁华景象,富民路由此得名。 3.仁和路的由来: 相传仁和集原称万安集,集上有两户生意小商人。一户叫杨文化,开百货棉布店,一户叫李天宝,开日杂糖果店。由于杨、李两家开店十分仁义,从不扣斤压两、短尺少寸、乱抬市价,他人买东西能让则让,没钱的能照顾就照顾。因此,四周百姓都愿意到万安集这两户商家来买东西,四邻八坊都亲热地称这块热地叫仁和。时间久了,万安集的名称被渐渐遗忘,仁和集的叫法却被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我想,“仁”有善良、宽厚之意;“和”有亲睦、和气之意,有仁之行,才会有和之果。仁和老前街应定名为仁和路。 4.中心路的由来: 原仁和老街,东西之间仅有一条小道,北往小杏庄、南到老菜市场,是老街居民每天出入必经之路,不妨确名为中心路。 5.古城路的由来: 原仁和老街坐北朝南,北为天扬路,南为前街,中间有一条主街道,是居民最为密集的地方。在这条街的东边有个东头庵,西边有个西头庵。街道虽然狭窄,但一条长条石板铺成的小道特别引人注目。它是仁和这个古老集镇的商业城,几乎家家都在经商。为使后人不忘仁和这座古老的小集镇,我便把它题名为古城路。 6.利民路的由来: 仁和街最西头是仁和粮站,该站坐西门朝东,门前有一条很不起眼的泥土砂石筑成的小路。别看路窄道小,可仁和人一年四季没在这条小路上少走过。午秋两季,仁和的老百姓肩挑车拖,要经过这条小路到粮站卖粮,一年365天,仁和街的居民要到此凭票购买粮油。粮站门前的这条小路是便民利民之路,我就给它取名叫利民路。 7.关于三巷之事: 原仁和区老区委会座落在古城路的东南角,周围居住了不少居民,要对那里的居民户编制门牌没有路不行。于是,就此事去请教时任仁和乡党委书记的李龙河同志,他说很久很久以前,仁和街东头有个东头庵,东头庵有紫气东来的说法。后来,又问仁和街上的郑金邦老人,他告诉我,原来在仁和中学门口有一道用砖头砌成的圈门,圈门顶上写有“紫气东来”的字样,当年日本人侵占仁和时,要开车经过此门,因圈门太狭窄,日本人就捣毁了这个圈门。古老的仁和小镇竟还有过这样传奇的经历!为使后人知道仁和古镇曾经有过紫气东来的说法,就把老区委会旁居住了不少居民的小巷子,定名为紫气巷。至于松元巷和洼塘巷,原来是两个生产队,属于仁和街道居委会管辖,居民户的门牌应按街道居民户来编制和安装,所以就把这两个生产队分别改称为两个巷。 三、企业与路的关联 一个集镇的繁荣、魅力看什么?人们认为,首先看集镇占地面积的建筑规模;其次看经济发展,尤其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