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植 物 保 护
1 小麦赤霉病症状 蔽,通风透光较差,使雨后田间湿度较大,给小麦
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 赤霉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小 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响最 3.4 防治不当。部分农民见到赤霉病危害后才进
严重是穗腐。穗腐发生在扬花时,初在小 行防治,此时已错过最佳防治期,往往达不到防治
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病斑,渐扩 效果。有试验表明,在小麦扬花后期防治,防治效
麦 大至整个小穗,导致小穗枯黄。湿度大 果在50% 以下,甚至低到25%左右。但是,在小麦
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 齐穗到扬花初期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 , 4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误区
赤 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 4.1 思想不重视,防治上心存侥幸。多数农民重
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 治轻防,见到病害症状才用药,错过最佳防治时
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 期。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应以预防为主,采取
霉 穗形成枯白穗。 主动防御,重治轻防的传统做法不利于赤霉病的防
2 发生和危害 控。
小麦赤霉病过去是南方常发性病害, 4.2 没有抓住最佳防治时期。病害预防过程中用
病 如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近年来有加重 药时期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着防治效果。许多农民认
发生、北扩的趋势,尤其是2012 年,邯 为,小麦扬花期不能打药,怕影响小麦授粉,造成
郸地区发生较为严重。 减产。因此,有部分农户选择在孕穗期或是扬花末
防 小麦感染赤霉病会影响到小麦产量和 期用药,更有甚者见到粉红色霉层后才用药,这种
品质,如果防治不当会造成小麦减产,严 做法都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最佳防治时期,防效较
重的会造成绝收。同时,小麦感染赤霉病 低。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小麦是闭
治 以后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 花授粉作物,在小麦雄蕊抽出颖壳后就已经完成了
小麦赤霉病不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小麦 授粉过程,因此,扬花期打药根本不会影响小麦授粉。
品质,更重要的是其产生的病麦毒素影响 4.3 用药量不足。主要是喷药时用水量偏少,药
技 食品安全,能引起人畜中毒,因而备受关 液喷布不均,有的植株下部不着药,不利于药效发
注。赤霉病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在给小 挥,降低了防治效果。
麦的产量造成损失的同时,还产生以脱氧 5 防治技术
术 雪腐镰刀菌烯醇( 即呕吐毒素DON)为主的 5.1 抓住最佳防治时期。破口期、齐穗到扬花初
真菌毒素,对人畜都有较大的危害,食用 期,连续防治2 次。通过调查发现,最佳的防治时
病麦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腹泻等急 期为小麦齐穗到5%扬花。同时,有几种情况要充
性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引起出血,影响免疫力和生 分考虑,抽穗期天晴、温度高,麦子边抽穗边扬
育力等,直接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 花,齐穗期就可以用药;抽穗期温度低、 日照少,
此,小麦中病麦率含量达到4% 以上时就不能再食 麦子先抽穗后扬花,宜在始花期用药;抽穗期遇连
用,小麦已失去商品价值,需另作处理。 阴雨天气,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时,喷药宁早勿晚,
3 小麦赤霉病加重发生的原因 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雨隙多次喷
3.1 品种感病。 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药防治。若使用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防治
的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较低,基本上没有抗病 时期可提前到小麦抽穗初期。
品种,因此造成发生流行较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