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气管切开-耳鼻喉-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管切开-耳鼻喉-试题

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东北区) 试题命题卡 项目;气管切开术: 类型:■初赛 □复赛 □决赛 说明: 1、两名选手,一名操作,一名助手。 2、患者目前临床情况可进行: 气管切开术。 要点: 1、手术适应症(说明) 2、体位、消毒、麻醉 3、手术操作 4、手术可能并发症(说明) 5、术中观察(说明) 6、术后处理(说明) 参考来源:《外科实习医师手册》第4版 主编: 杨镇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丛书——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指南专家组 出题单位: 吉林大学 出题人:朱冬冬 孟粹达 气管切开术裁判评分细则: 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东北区) 试题评分卡 项目:气管切开术术 类型:■初赛 □复赛 □决赛 说明: 1、两名选手,一名操作,一名助手。 2、患者目前临床情况可进行:气管切开术。 要点: 1、手术适应症(说明) 2、体位、消毒、麻醉 3、手术操作过程 4、手术可能并发症(说明) 5、术中注意事项(说明) 6、术后处理(说明) 评分细则: 手术适应症:1.急慢性喉梗阻引起的喉源性呼吸困难。2.各种原因引起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造成呼吸困难者。3.呼吸功能不全需长期辅助呼吸者。4.喉、颈部外伤或面颌部大手术前后,用以防治呼吸道梗阻。(2分) 体位、消毒、麻醉:1.病人取端正仰卧位,使颏尖、喉结和胸骨切迹处于一直线上,肩部垫高,颈部过伸位。2.术者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局部浸润麻醉(1%利多卡因15ml)。(紧急情况或昏迷病人可不消毒及麻醉)(1分) 手术操作:(3分) 从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切迹上一横指作正中直切口,沿正中线切开颈浅筋膜和分离甲状腺前肌群,显露甲状腺峡部,可将其向上牵引,必要时两侧丝线结扎后中间切断,以充分显露其下方的气管环。 气管前筋膜不作单独分离,环状软骨不应损伤。切开第2~5气管环中的任何两个环(一般为3~4环)。为避免伤及气管后壁,可先用直尖刀切开一环。再插入弯刀反挑切开其他环,迅速以气管扩张器扩开切口放入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以索带固定。立即拔除内套管,吸出气管内血液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后,再插回内套管。 处理切口,切口多不需缝合。如切口过长,可在上、下两端各缝合1~2针,但不能太紧,以免发生皮下或纵隔气肿。切口周围用油纱带覆盖,在切口与套管间垫一剪了小口的小纱布 4、手术可能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皮下气肿、气胸、纵膈气肿、出血、急性肺水肿、呼吸停止、套管脱出、气管食管瘘、拔管困难。(1分) 5、术中注意事项 :(2分) 采取仰卧位或斜坡卧位,头必须保持正中后仰位,肩部垫高,颈部伸直。 术中应经常注意气管的位置。皮肤切口及各层软组织只能沿颈正中线上下钝性分离,不能向两旁解剖。向两侧牵开创口时,用力要均匀,深浅层次要相同,保持创道在中线位。防止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 气管前筋膜不宜分离,可与气管壁同时切开。 气管软骨环的切口宜在第二环与第四环之间(勿伤及第一环)。切开气管时刀尖应由下向上挑开,刀尖刺入气管不应过深,以2~3mm为宜,以防损伤气管后壁造成气管食管瘘。气管切口大小要与气管套管相适应。 止血要完善,皮肤缝合不宜过紧,以防发生血肿及气肿。 根据选用气管套管的情况及可能带管时间的长短,分别决定是否作软骨环造孔(小儿患者禁忌造孔,以免造成拔管困难)。 6、术后处理:(1分) 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和切口局部情况,创口无菌敷料每日更换1~2次,必要时增加更换次数,保持干燥。倘发生皮下气肿或血肿,应拔除碘仿纱条等创内填塞物,必要时拆除1~2针缝线;明显的出血点应予结扎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气道内潴留痰液。但应注意减少污染和气管粘膜损伤,吸痰管粗细、软硬应适度,头端钝而光滑,定期消毒,用后浸于无菌水中;吸痰时应用清洁镊子而不应用手执管操作,动作宜轻柔,吸引负压要适当。 保持套管清洁,根据分泌物情况,定时(一般每日2次)取出内套管清洗、煮沸消毒后再置入;外套管2周以内不必更换,较长时间带管者则2~4周更换一次。定期经套管滴人抗生素溶液及雾化吸人,湿化痰液使易于咳出或吸出;套管口覆盖1~2层无菌湿纱布以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 当可以拔管时,须先反复间隔试行堵管,经连续堵管24~48小时以上无呼吸困难,能平静入睡者,方可拔管。拔管后伤口可用无菌敷料覆盖或蝶形胶布拉拢包扎固定。 参考来源: 《外科实习医师手册》第4版 主编: 杨镇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丛书——临床技能操作指南》 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指南专家组 出题单位:吉林大学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