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2.doc
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2
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2
四、宋代文化的其他重要论题
士大夫文化可谓宋的一代之文化,对宋代文学有很大的影响与制约。此外,在由唐而宋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之变尚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夷夏观与外来文化
在由唐而北宋、再到南宋历史进程中,与接受或排斥外来文化密切相关的夷夏观,有显著的变化。.L.
早在春秋时代,华夏民族就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春秋左氏传定公十年》)的观念,显然这是立足于民族自卫的。又因此时的戎狄侵华,遂有尊王攘夷的口号。管仲辅助齐桓公完成霸业,不受夷狄侵扰,故孔子赞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孟子以舜为东夷人,文王为西夷人,却先后为圣,显然超越了尊王攘夷观,《孟子滕文公上》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文化观: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在西汉的汉武帝全盛时期,德泽洋溢,施虖方外,延及群生,而到五胡乱华时,又重申华夷之辨,江统《徙戎论》提出了徙戎于其旧地的主张,文中所云的内诸夏而外夷狄,本出于《公羊传成公十五年》,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则出《左传成公四年》。(详见《晋书江统传》)待结束了南北分裂,隋文帝可以宣称:朕受命于天,抚育四海,望使一切生人皆以仁义相向。贞观四年,唐朝大破突厥,对如何处置十余万降众,朝臣各有所见。唐太宗独纳中书令温彦博之议,作了妥当安排,更有对中华、夷狄爱之如一之说。
人宋以后,因屡挫于外族,故石介《中国论》重申内中夏而外夷狄之理,治《春秋》者颇多,以至成为显学,华夷之辨又成宋人的重要论题。以苏轼言,他在嘉祐六年参加制科考试时写有《王者不治夷狄论》,沿袭《春秋》传统之见,将夷狄的秦、楚与华夏的齐、晋相比,所讨论的华夷间名分依据,在于仁义二字。元祐四年和八年,苏轼向朝廷奏进六篇札子,反对宋神宗的高丽政策。由于其时高丽已被契丹征服近百年,接受了辽的册封,因此建议宋朝应疏远高丽。他还认为,因高丽与辽阴相计构,故不宜将涉及山川险要、边防守备的《册府元龟》等书籍出售给高丽使者。与苏轼为敌党的程颐,亦申《春秋》谨华夷之辨的思想,再言尊王攘夷说,与苏轼所见并无不同。南宋初,宋高宗推崇左氏《春秋》,目的在于用尊王攘夷说树正统、斥伪齐;而胡安国作《春秋传》,则以此说作为抗金大业的思想基础,其序自云用夏变夷,大法略具,庶几圣王经世之志,小有补云。
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倡尊王攘夷之说,可以认为,由于宋继迫于契丹、党项羌、女真和蒙古民族,因此宋人的夷夏观,实也成为了宋代爱国主义文学的思想基础。
(二)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
宋代的精英文化无疑是士大夫文化,是宋的一代之文化,也是主流文化,但是,宋代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文化的构成格局,较唐代文化更为丰富多彩。
与士大夫文化具有相同或相近地位的是道学文化,它不仅是宋代思想文化的代表,是一代之学术,对宋代文学的创作思想也有很大影响。如果说士大夫文化与道学文化是近于平行的精英文化,那么在士大夫文化中也发展出新的次文化、子文化。如在这一文化所造成的政党政治中,士大夫受党争之害,使得自屈、贾以来的贬谪文化有了新的发展,而因宋代在思想文化上的三教合一,也使得贬谪文化与道佛文化相融,苏、黄就是很好的例子。若谓与道佛文化相融的贬谪文化是士大夫文化中的一个新变种,那么,在士大夫文化之中,馆阁文化则是非常重要的新品种,宋代的右文政策,使得这一文化在宋代的文化建设、历史与文学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士大夫文化是精英文化,具有庙堂性质,而由于宋代的近代性质,经济形式、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使得市民阶层迅速壮大,草根的市井文化也随之发展,其中的青楼文化就是柳永俗词的催生剂、培养基。推而广之,宋代俗文学的发达,亦与市井文化大有关系。市井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城市经济日益成熟,文化同样重视市场、文学不能无视传播的情况下,士大夫文人也不得不调整其文化策略,梅尧臣、苏轼等人提出的文学创作应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就应是正视、关注市井文化的结果。南宋在延续士大夫文化的同时,发展出权相政治。在党争以新的形式出现时,伴随着科举文化之变,加以地狭人稠,冗员增多,隐逸文化、江湖文化、幕客文化,以及因中心城市多种社、会而生成的社会文化,则又提供了不少文化新品种,也分别影响了文学的生态环境、创作条件、内容题材、艺术风格。
(三)地域文化与家族文化
唐宋两代的地域文化都很有特色,而宋代因宗法共同体的建立,家族文化尤为发达,地域与家族相结合,则成为宋代新的文化景观。
我国历来有地域文化之别,上世纪初的一些学术大师如王国维、梁启超、刘师培等,都曾论述南北文化的不同。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指出文化的地域性历史渊源及变化,他引了山东之人尚婚娅,江左之人尚人物,关中之人尚冠冕,代北之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