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内眦赘皮的临床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天性内眦赘皮的临床研究进展

98 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6月第24卷第12期 ChineseJournalofAestheticMedicine.Jun.2015.Vol.24.No.12 ·综述· 先天性内眦赘皮的临床研究进展 Clinicalresearchprogressofcongenitalepicanthus 马 彤 综述,陈 文 审校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二科 北京 100144) DOI:10.15909/j.cnki.cn61-1347/r.000536 先天性内眦赘皮常见于东方民族,又称蒙古皱 者眼轮匝肌环形肌纤维眶隔部起止点均为内眦韧 襞,是遮于内眦角前方的一片呈斜向或垂直向分布 带,且无上、下睑眼轮匝肌纤维的交叉移位;当上、下 的半月形皱襞,表现为内眦间距增宽、鼻梁平阔,有 睑眼轮匝肌的少部分环形肌纤维于内眦韧带的上、 [1] [2-3] 时会造成假性内斜视的感觉 。据统计 ,亚洲人 下或外方浅层相互交叉时,附着于眼轮匝肌上的皮 [11] 群内眦赘皮的发生率为40%~90%。婴幼儿期的内 肤即出现内眦赘皮的形态。2003年,张海明等 在 眦赘皮可随鼻梁发育而减轻消失,但大部分东方人 临床行多例内眦开大术中发现,各型内眦赘皮均存 种在青春期后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美观时可行手术 在上和(或)下眶隔前眼轮匝肌浅头联合部止点位 [4] 矫正 。长期以来,学者们致力于探索内眦赘皮的 置的异常,且该结构异常的眶隔前眼轮匝肌浅头紧 成因及分类,从而改进其矫正方法。笔者就先天性 贴在很薄的内眦部皮肤下,其异常的程度决定了内 [12] 内眦赘皮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眦赘皮的轻重程度。2004年,张余光等 在解剖尸 体眼轮匝肌及活体测量后发现,上睑的形态受眼轮 1 解剖进展 匝肌的厚薄、形态和张力的影响:内眦赘皮者的眼 [5] 1828年,Schon 首次对内眦赘皮进行了描述, 轮匝肌肌束除止于内眦韧带外,合并重睑者有一部 最初认为内眦赘皮是内眦部皮肤过多、鼻根发育不 分张力适中的肌束止于泪前嵴,下缘呈弓状,内眦 全所致,但梭形或箭头样切除内眦皮肤的术后效果 部形成蹼状肌束;合并单睑者有一部分张力较强的 [1] 并不满意。1932年,Von Ammon和Blair 提出内眦 肌束止于下睑部眶内侧缘轮匝肌,下缘呈浅弧状或 赘皮是由于内眦部垂直向的张力过大,内眦部皮肤 “弦”状,内眦部形成半环状蹼状肌束。2007年,冯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