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餐的礼仪叶波要点
* 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 ——中餐的礼仪 物业A1501 叶波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 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当然不会再有“孟光接了梁鸿案”那样 的日子,但也还是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 继承和发展。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这里 仅举几例,权作参考: 古代的食礼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现代食礼则简化为:主人 (东道),客人了。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 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 从东道安排。 然后入座:这个“英雄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食礼中最重要的一项。从古到今,因为桌具 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家宴首 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则居末 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 手,都不能动手,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 再饮。 更讲究的,如果来报有人来,无论尊卑地位,全席之人应出迎。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 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 6,8(8在对面),右手边为3,5,7(7在正对面)。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 5,7席。 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上菜: 上菜顺序,中餐一般讲究:先凉后热,先炒后烧,咸鲜清淡的先上,甜的味浓味 厚的后上,最后是饭菜。有规格的宴席,热菜中的主菜——比如燕窝席里的燕窝,海参 宴里的海参,鱼翅宴里的鱼翅,应该先上,即所谓最贵的热菜先上。再辅以溜炒烧扒。 宴席里的大致顺序是: (茶)-在酒家里,因为要等待,所以先来清口茶。但不是必须的。因为古人喝茶多 是单独的。 凉菜-冷拼,花拼。 热炒-视规模选用滑炒,软炒,干炸,爆,烩,烧,蒸,浇,扒等组合。 大菜-(不是必须的)指整只,整块,整条的高贵菜肴,比如一头乳猪,一只全羊,一 大块鹿肉什么的。 甜菜-包括甜汤,如冰糖莲子,银耳甜汤等 点心-一般大宴不供饭,而以糕,饼,团,粉,各种面,包子,饺子等。 (饭)-如果还没吃饱 水果-爽口,消腻 此顺序非一成不变,如水果有时可以算在冷盘里上,点心可以算在热菜里上。 较浓的汤菜,应该按热菜上;贵重的汤菜如燕窝等要为热菜中的头道。 至于季节的考虑,则还有冬重红烧,红焖,红扒和沙锅,火锅等;夏则清蒸,白汁, 清炒,凉拌为主。此外颜色搭配,原材料的多样化也应考虑。 酒楼和家宴,各种菜品的分量也要不同: 大宴讲究一成至两成冷菜;三成热炒,四成大菜。 家宴就可以将大菜减少,冷菜增加。 至于盛器,可谓历史久矣,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又云:“煎炒宜盘,汤羹宜碗,参错 其间,方觉生色。”。所以盛器在这个讲究饮食文化,又盛产陶瓷美器的地方,自然加倍讲 究。 一般要备大中小平盘(碟),大盘热菜,中盘冷拼,或灵活选择,小盘点心,小吃。 还要有深盆盛油大汤多之物,大汤碗盛汤。外加碗筷。大食具如火锅,烤炉之类;还有 水具,茶具,酒具。 至于盛器的选取,质地要好,当然名窑古董或各地名瓷都可上桌。色彩搭配要合理。 根据所盛菜肴的颜色,性质,质地,名称,选取不同质地,形状,颜色,花纹的盛器。 切忌中西混杂,土洋不分,不伦不类。 如一品丸子,要用雍容华贵的黄底细文福盘;如清蒸鱼要用白瓷或青瓷鱼盘,红烧干烧 鱼则用色彩浓烈的厚重的鱼盘。色彩清亮的凉菜冷拼,则宜用对称的细底纹小碎花圆盘。 宴席不可无酒,纯粹的中餐,应该避免啤酒,欧洲葡萄酒(当然 中亚的可以,如波斯葡萄酒,过似乎没人能尝得到)。所以中餐,最 好配备高度名酒(其实高度烈性酒只是近代才有),但似乎中低度的 宴酒(30度左右),各种黄酒,米酒比较男女老幼皆宜。 古代的酒度数低,酒具也较为庞大,随着白酒度数于明清逐渐增高 ,酒具也越来越小。但均以瓷为主。敬酒则要适度,古人饮酒要行酒 令,现已近绝迹。应当重新推广开来,尤其是家宴上,省得有粗人强 行劝酒,我凡遇到此种粗人,立刻酒量大涨,定将此等劣人喝倒,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