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教育统计测量法.ppt

第六章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教育统计测量法.ppt

  1. 1、本文档共1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教育统计测量法

教育统计与测量 赖燕玲 赣南师院教育科学学院第七讲 教育统计测量在教育科研中的运用 第一节、教育统计测量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教育统计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教育测量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教育统计测量的基本含义 1.教育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所蕴涵的客观规律。 2.教育测量就是对教育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作缜密地考核,并依一定的规则将考核的结果予以数量描述。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状况、学业成绩等的测量。 3.教育统计与测量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 把统计与测量用于教育科研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试卷或统计各种图表,进行变量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或由样本推论总体等,形成教育现象的量化描述,将会大大增强教育问题解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例如,我们可以用标准差S这个统计学的差异量数更准确地表示某个群体考试成绩的离散程度;用标准分Z更可靠地定位个体在群体中的水平,并可以把不同学科无相加性的原始分数转化为Z分数求代数和,用以说明个体的综合学习成绩;还可以用查关量数科学地判断两个变量共同变化的伴随关系… …等等。 表一:高一(2)班30名学生语文、数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 (三科成绩均服从正态分布) 问题:如何整理这些数据资料,从而以方便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例如,某校初一共有3个班,某次语文测验中,一班50人均分为68,二班45人均分为75,三班40人均分为80,问全校初一语文的平均成绩? 例如:某市近几年来高中毕业生人数如下表,试求平均增长率;照此速度增长,到1995年预计有多少高中毕业生? 又如:某班甲乙两组在一次测验中的成绩分别为65,68,71,72,74(均分为70分)和 30,50,86,90,94(均分为70分)。如何评价两组的学习情况? 再如某一统一考试中,学生甲语文得67.2分,数学得61分,则其两科原始分数相加共128.2分;学生乙语文得 75分,数学得50.5分,则其两原始分相加共125.5分。那么到底谁的成绩更优秀一些? 假如一次考试要录取百分之二十的人,那么录取分数线如何确定? 从体育达标测验的学生中随机抽取60人,其中男、女达标情况见下表,问本次达标测验是否与性别有关? 为调查小学生对两种不同教学法的识字情况,随机抽取了10名小学生记录下旧教学法与新教学法的识字得分如下,问两种教学方法是否一样?(附表数据) 你想自己编制一套测验,如何编制?测验的信度、效度如何?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怎么样?等等。 碰到这样的问题你该如何解决? (学习教育统计学可以帮助你科学合理的解决上述问题。) 第二节、教育统计基本方法介绍 一、描述统计法----研究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量、观察、概括和表述。 二、 推断统计法----据数据所提供信息对数据所来自的总体(母体)的性质作推断。 一、描述统计法(一) :统计表 构成:统计表一般由标题、表号、标目、表注等构成。 编制统计表的要求 (1)表的结构要简单明了,层次清楚。 (2)表的标题要简明扼要地、确切地反映表的内容,写在表的上端的中央位置。 (3)表的标目有横、纵标目之分。 一般将统计表所要叙述的主要对象放在横标目 上,而将用以叙述的统计指标在纵标目上。 (4)表内数据排列要整齐,小数点位置要对齐,缺数据格或无数据格要划斜线。 (5)表的标题、标目或数字有未尽之意的地方,应加脚注说明,表中资料的来源应在底线下加以注明。 简单表 表2 重庆2中各年高考录取人数 复合表 表2。4 某高级中学各年级文理科男女学生人数 频数分布表 对于一组大小不同的数据划出等距的分组区间〈称为组距(i)〉,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列入各个相应的组别内,便可以出现一个有规律的表式。这种统计表又称之为次数分布表。 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 (1)求全距。全距指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的差距:R=MAX-MIN (2)定组数(K): K=1.87(N-1)2/5 (3)定组距(i)--组距是指每一组的间距:i=R/K 取整 (4)列出分组区间。分组区间又称为分组阶段。 列分组区间要注意以下几点:最高组区间内应能包含最大值的数据,最低组区间应能含最小值的数据。最高组或最低组的下限最好是组距的整数倍。分组区间可写为10一,20一,30一,40一等,但我们必须明确,实际上各组的精确界限应是9.5一19.499 (5)求组中值:组中值=(组实上限+组实下限)÷2 (6)登记次数。依次将数据登记到各个相应的组别内,一般用划线记数或写正字的方法。 (7)计算各组绝对次数(f)、相对次数(f/n)、累积次数、累积相对资料(累积百分比)。各组的次数计算好后,还要计算总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