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刘邦为何临死前才理解项羽要自杀.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邦为何临死前才理解项羽要自杀

刘邦为何临死前才理解项羽要自杀 秦汉之际,新的革命发生了 儒者革命与农民起义相结合,以替天行道的名义。这一结合,导致了此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规律:凡以武力并天下、以阴谋篡王权者,其国早夭,秦、隋二世而亡,晋亦短命侏儒;汉、唐以革命取天下者,皆有数百年国运。 而革命的模式,即儒学运动与农民起义相结合,已然成为历史发展的新样式,而其形成,就在秦汉之际,为革命的儒者首创,儒者革命开创了一种新的民本主义的帝王气象。 三代之革命者,汤克桀,武王克纣,皆为王者。战国时期,孟子倡导行仁政,其着眼点,也在各国诸侯,而非立足于儒者自身。秦统一后,诸侯烟灭,虽欲复燃,但儒者已不作指望,起码在理论上很难像孟子那样,鼓励诸侯效法文王,以百里之地而王。而且儒者的分化与异化,愈演愈烈,“焚坑”以后,连趋炎附势的博士儒也混不下去,更别说抱残守缺、持不同政见的隐士儒了。 这两支儒者,后来也都纷纷加入革命儒的队伍。革命儒的代表是孔甲。孔甲,名鲋,孔子八世孙。57岁那年,为陈涉王博士,死于陈下。他是孔氏家族为了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他带着礼器去投奔陈涉,并非走投无路时的选择,而是受儒家自孔子创宗以来就已形成的民本主义感召,向那历史深处纵身一跃,向着革命飞去。从此,儒学运动便投入革命洪流了。历史啊,你低估了孔甲那决然的一飞呀,从他开始,儒者从故纸堆里走出来,从礼仪教条中走出来,与农民起义相结合,他开启了儒学运动的新方向,开辟了历史发展的新路径。 儒者革命 与农民共患难、同生死,这在儒家,还是第一次。刘邦祭孔,也许是听了陆贾《新语》,也许是出于叔孙通制礼仪,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基于孔甲之死及其对于革命的号召力。 史书多说“沛公不好儒”,个中缘由谁知?沛公见儒生就骂,见儒冠就撒尿。但他独有的“行为艺术”,也许是检验真儒与假儒的试剂,多少假儒、贱儒、小人儒,在这一汪水下原形毕露?坑儒事件,诸儒互相告发,丑态百出;博士儒笑骂任汝,好官自为,他们在秦政权里实在混不下去了,就来投机革命。 真正的革命儒,羞与此辈为伍,恰好那一尿,使诸儒逃之夭夭,真正的革命儒反而投他来了。看那高阳酒徒郦食其来了,衣儒衣,冠儒冠,状貌类大儒,刘邦想以“未暇见儒人也”,将他打发走。他勃然大怒,瞋目案剑,大喝一声:“吾高阳酒徒也!”刘邦吓了一跳,赶快将他请来。他见了刘邦,劈头就说,你“智不如吾,勇不如吾”,还摆什么架子!刘邦反而“敬闻命矣”。儒者浩然之气,战胜了豪杰的生理本能。刘邦认定,能喝酒的儒者必定是革命者,当年他就是因为喝醉了酒,才走上革命之路的。 叔孙通是儒者另一类,是秦二世的“待召博士。”陈涉起义时,二世以此问博士,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此乃造反,罪死无赦,请发兵击之。二世怒形于色,诸生乃喋喋不休。 独叔孙通懂秦二世,献谀说:明主在上,安敢有反者?不过几个鸡鸣狗盗之徒而已,派人抓来就是了。二世再尽问诸儒生,有人言反,有人说盗。结果,言反者,下吏问罪;说盗者,安然而归。 叔孙通以一言得宠,拜为博士。诸儒生妒羡,他心里反而不安。诸儒生还想在秦王朝里混饭吃,还要以秦二世为靠山,而他却早有二心,想一走了之。诸儒生在秦受尽磨难,人格全无,忍辱偷生也就罢了,可趋炎附势之心不死,冷落了许久,被二世顾问了一下,情绪亢奋,竞相进言。 二世顾问,其实是拷问诸儒生的心术,言为心声,言反者必有反心,这是法家形名责实的治术,诸儒生哪懂这一套?结果当然中招。叔孙通乘机逃走,投在项羽的叔父项梁麾下,参加革命了。后来,他见项羽志在霸业,便改投刘邦。在刘邦麾下,他灰溜溜,一来他是博士儒,名声不好;二来儒家主张忠臣不事二主,他反秦革命倒情有可原,背楚降汉未免反复多变。 因此,他小心进退,谨慎变化,哪敢像郦食其那样我行我素。他听说刘邦厌儒服,立马就换上了楚衣。刘邦见他乖巧,是个可用之人,就拜他为博士,可出人意料的是,刘邦称他为“稷嗣君”。 谁说刘邦没文化!“稷嗣君”的称号,真要令文化人都“尽折腰”了,它发出了一个动人的信号 自由化,而它就来自稷下。刘邦在山中落草,居然会想到稷下。 山中之路,与京师是对立的,两条道路,此消彼长。刘邦由山中入京师,与秦民约法三章而治,一目了然,是天地间最简单的真理,他就用这三条最简单的真理,进行我们今天称之为“负面清单”式的自由化管理。这在儒家,就是三代之治;而在老庄,便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张良与人谈兵法,人皆不悟,语之沛公,他则举一反三,张良赞叹:沛公乃天授!当年,他为吕雉老父吕公贺寿,身无分文,却大笔一挥,写“贺钱一万”,且坦然上座,谈笑风起,毫无芥蒂。事后,吕公不怪,反而赞许。这是什么兵法?岂非逍遥游兵法,无为之兵法? 王霸相争 秦亡以后,楚汉相争,霸道与王道,以兵戎相见。真理是恶,必然性的恶,要用无量之鲜血来检验。 项羽,被称之为纣一样的英雄,从来就不可一世,见了皇帝,不以为然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