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望族 博士之家.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门望族 博士之家.doc

吴门望族 博士之家      7个孩子共获得6个博士学位,8个硕士学位,吴建国被誉为“博士之父”,“天才家庭”。   上海吴公馆的客厅里挂着一幅字,“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秦孝仪书赠给吴建国博士的。      黄浦江畔的吴公馆      吴公馆安在上海黄浦江畔中华路的一栋住宅楼上,与浦东“东方明珠”电视塔遥遥相望。吴建国博士庆幸自己在许多人犹豫和观望的时候,就与夫人成树芬商量,下决心在上海最好的地段购买了住房。就在25层的高空,他们布置了一个中国的深深庭院。   走进吴公馆,仿佛走进江南绅士的深宅大院。平常的公寓式木门横梁上赫然“吴寓”二字,走进屋内居然还有两扇对开的木门,石库门造型,一对古铜色的门环跨越了时空隧道呈现在眼前。对开木门旁边是两座石狮,狮子的身体经历了无数人的抚摸,变得光滑可鉴,威风不减当年,只是现在被吴府收归。   登堂入室,脚下的石砖颜色各不相同,青铜、土黄、夹杂着云纹,浓淡相宜,诉说着沧桑。黑色真皮沙发上散落着雪青和紫红的苏绣靠垫,红木茶几上置一套景德镇茶具。东墙上一字排开的四幅苏绣主题依次是梅兰竹菊,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单是一个会客厅便占尽春夏秋冬,表达了主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更替的体悟。北墙一幅中国泼墨,相邻的西墙上橘色吊灯下掩映着金框裱装的外滩写意,前方红木镂空雕花花架上一丛吊兰郁郁葱葱,轻而易举地调整了室内过于稳重的色调。   客厅的第二进亦是融东西文化于一炉,临窗油画上,身着白衣的西洋美妇目光婉转,三个长着翅膀的小天使绕膝仰望之,或跪或垫脚顾盼,憨态可掬。黑漆的钢琴立于一旁,一尘不染,表面锃亮。屋内虽没有明火,却留出了壁炉的位置,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贴成矮矮的门状,上方则是香案,一株茁壮的绿树站在红木矮凳上,守护着吴家的香火。   最引人注目的还数餐厅里的一面墙,以油画技法直接在墙上绘上中国山水,淡远的山水画卷清新优雅、曼妙轻灵,观画者如若泛舟西湖、畅游漓江。   吴建国夫妇都是中国古董爱好者,他们用心淘来的家具经过改造,既美观又实用,老式的雕花橱便成了酒柜,主卧室的电视柜也是雕花大橱改装的。“古董如果不增加实用性,反而可能成为累赘”,正是这一理念使得吴公馆里的烟榻、祭案等古董家具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博士之父吴逢祥         主客落座后,穿了斜襟月白褂子的“阿姨”轻手轻脚送上茶来,又一身不响地退出去,让人想着拜访五十年前的大户人家,也就是这番情景吧。给客人倒水的是西式咖啡杯,里面盛的却是上好的毛峰。   茶叶在白色瓷杯里上下翻滚,主人公吴建国的话匣子就此打开。   吴博士成长在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拥有不平凡的双亲,这为他以及6个兄弟妹子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年离开苏州的吴逢祥老先生,和他的夫人李才杰一生勤劳,养育了6子1女。良好的家教培养出杰出的子女,7个孩子共获得6个博士学位,8个硕士学位,被誉为“博士之父”,“天才家庭”。   吴老先生遵循中国传统礼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教育子女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并佐之以符合时代要求的具体作为。他给每个孩子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吴家的每个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必须写日记,并且在每天临睡前放到父亲吴逢祥书桌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吴逢祥还在台湾政府供职,每天公务繁忙,回到家孩子们都已经入睡。于是他要求每个孩子准备两个日记本轮流使用,前一天晚上他收集孩子们的日记白天带到办公室修改,这一天孩子们在另一个本子上继续写日记,晚上放到父亲书桌上。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吴建国说,日记本回到手中的时候,经常被修改得面目全非,除了改正错别字,父亲还会在日记中和我们交流,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父亲以身作则的典范,至今我们都无法企及。他还说,虽然我是个理科生,但是仍然能够写一些社会文化方面的文章,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得益于父亲的。   吴公馆的餐厅里至今挂着吴逢祥从《格言》里引用的训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当年每日饭前吴老先生都要带着孩子们默念,教导他们要宽厚待人,乐于助人。吴建国回忆道,父亲经常说要留给下一辈“遗教”而非“遗产”,遗产是会挥霍完的,“遗教”能让他们受用一辈子。吴老先生生前最喜欢的两句话是“多做好事使别人快乐”,“多读好书使自己芬芳”。清朝时,吴建国的祖父在浙江萧山即担任漕运官,父亲也一生在政府任职,所谓生在官府好办事,因此能帮人处且帮人成为吴家的又一个传统。      四世同堂      深受父亲影响的吴建国,1980年毅然决然放弃在美国硅谷电子公司的优厚待遇,放弃在美国拥有大院子、游泳池的舒适住家,回到台湾,住到狭小的公寓,驰骋教育界。2001年,他又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