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赏洋桶老壶.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赏洋桶老壶.doc

品赏洋桶老壶   很多人这样问过我“这个茶壶为什么叫洋桶壶?”这个问题对于玩壶的人来说其实很简单。因为销南洋最早,销泰国最多,以“南洋”为俗名,故取“洋”名,称其为紫砂“洋桶壶”。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名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适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而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这把“焐灰牛盖洋桶壶”就是民国时期顾德根所制,陈和大(石如)陶刻。宽12厘米,高15厘米,壶身一面刻牡丹画一幅,一边刻行草书“水能性淡为瓦友,竹解虚心是家师。落款:石如。刀法自如,锋利纯熟,笔笔见刀,刀刀见笔。壶整体凝重端正,身与肩结合部圆浑有致,便于抚摸把玩。肩与颈自然过渡,口沿工整对仗,薄厚一致。牛盖钝边处理,牛耳圆润顺畅,流挺括精致,细部处理周到,无不在“精、气、神”上下工夫。得体适宜,出水爽而不滴,随出随止,出止自如。流内孔道弧形处理,无滞水之嫌。牛盖孔亦操作自如,起到控制水流作用。每一处细部处理,都显示出高超技艺和匠心独运。   在我的众多老壶里面,我最喜爱的是这把“焐灰牛盖洋桶壶”,它是我的启蒙老师所赠,其收藏意义非同一般。      老壶与脏壶清洁小技巧:      方法1:用牙刷和牙膏,涂上刷完后,静置5~10分钟,再刷一次。之后,用清水洗干净,用开水烫过,无杂味,就可以了。   方法2:取一个柠檬,挤出汁,用棉签反复擦洗,待壶身干净后,用清水洗干净,用开水烫过,无杂味,也就可以了。   方法3:此方法最为简单,买一瓶84消毒液(较大药店都有出售),按说明等比例调配清水倒入容器,将壶放入(壶刚好放入,水面淹过壶面)。浸泡2~3小时。用清水洗干净,通风,晾干,大功告成。此方法要注意,不能让壶在药水中浸泡太久,否则,茶壶是会吸入药味的。      链接      顾德根   顾德根(1895~1960),男,世居宜兴川埠潜洛,自幼习艺,艺威后以制壶为业。民国初期,顾德根以制紫砂花货为主,“竹节”、“竹鼓”、“竹段”为常制作品。其所制“树瘿”套壶以树瘿为壶身,斑斑驳驳,流钮把及口沿处以竹节装饰,颇具特点。其壶壶底用款为窑户老板“艺古斋”印,其盖印用款为小章阳文篆书“德根”。这段时期,仿古类作品较多,口沿装饰以竹为饰、以竹为型,是顾德根的制壶特点之一。   进入上世纪20年代,成年的顾德根以制“牛盖洋桶”、“六方”等造型为主。“洋桶”以传统造型,“六方”上大下小,边角为钝角,稍深,带圆。上世纪20年代后期以仿“贡壶”朱泥小品造型为主,结合自己紫砂花货塑器的特点,有时在朱泥壶上用蛙、虫为壶钮,较有特点。这一时期的作品,以“贡局”、“贡壶系列”、“乾隆朝”、“雍正年”或以自己的印款“德根自造陶器”镌钤。      陈和大   陈和大(1904~1968),艺名石如,紫砂陶刻艺人,宜兴蜀山人。陈和大自幼在“东坡书院”习文识字。民国十年(1921年)陈和大17岁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宜兴利用公司陶工传习所一陶刻装饰班”为艺徒,拜著名陶刻艺人邵云儒为师,学习陶刻技艺。在名师邵云儒指点下,陈和大刻苦学习,打下扎实的陶艺基础。上世纪20年代中期,陈和大被聘为“宜兴利用公司”陶刻技工,在盆、瓶、罐、壶上作陶刻装饰。初时以通货日用品陶刻装饰为主,练手法,练刀法,技艺日益提高。后在中高档器皿上作陶刻装饰,由师父邵云儒起艺名“石如”,其后一直以艺名“石如”为陶刻署款。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