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司乐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doc
大司乐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
文章编号:1003-9104(2008)05-0185-07
(注:作者简介:张国安(1964- ),男,汉,安徽贵池人,扬州大学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先秦礼乐文化研究。
摘 要:《周礼》以乐官之长“大司乐”通掌国学之政是有历史根据的,行使《周礼》“大司乐”职能的是师保之官。师保之官与乐礼、乐教、乐官有不解之渊源。“师保制度”的形成、确立与以礼乐制度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宗法制国家的起源是一致的。
关键词:大司乐;师保;《周礼》;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Da-Siyue and Shi-Bao
――One of identifying Yue-Guan cultural sources
ZHANG Guo-an
一
《周礼》“大司乐”为乐官之长,兼掌学政。以今言之,大司乐乃以乐官的身份行周代国立大学校长的职能。
周代实施学校教育应该不成问题。《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有郑国子产不毁乡校的记载,乡校亦即乡学,说明周代早就开始实施学校教育。《王制》云:“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有学者据甲骨文、金文资料认为:“商代贵族已有学校教育”,周代制度更加完备,“礼书所说的西周小学、大学的制度,并非出于虚构。” [1](p664-667)??当然,与现代的学校不同,周代的大学也是天子群臣行各种礼乐之政的场所。礼乐等政事安排在学校举行,贵族子弟观摩、参与礼乐活动,这也是一种教学活动。所以周代的学校教育是行政与学政一体,政教合一。但无论如何,既然设立学校,负责学政的校长是必设的。问题在于校长是否由大司乐这样的乐官来担任,还很难断言。
俞正燮在《君子小人学道是弦歌义》 [2]??一文中认为,“通检三代以上书,乐之外无所谓学”。如果用这样的观点去看的话,乐官治理学政,理所当然。而事实又不尽如此。尽管礼乐是周代贵族子弟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射、御等教学内容亦并非可有可无。即便以礼乐为重,在《周礼》中亦应该安排典礼之官“大宗伯”通掌学政,以只有中大夫级别的“大司乐”担此重任显然不合乎情理。
以乐官治理学政并不是《周礼》独家之言,《礼记?王制》曰: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凡入学以齿。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于大乐正。大乐正以告于王。
大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天子斋戒受谏。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冢宰斋戒受质。大乐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成从质于天子。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
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
《礼记?文王世子》曰: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龠师学戈,龠师丞赞之。胥鼓南。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
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
《王制》、《文王世子》述及的都是周初及早期制度。由两篇文献看来,作为天子职官,大乐正与大司乐职能相仿,只不过同官异名而已,孙诒让以为大司乐即《礼记》大乐正 [3]??,但细读材料便会发现:
1、大乐正为司徒属官,而与司马官联(《王制》2、3条);2、从世子的教育看,大乐正又与所谓“父师”联事(《文王世子》);3、大乐正可直通天子,地位应该很高(《王制》1、2条)。在《周礼》,大司乐与司徒之属官师氏、保氏,司马之属官司士为官联。由此可看出“大司乐”与“大乐正”同中之异。
乐正之名还可见于《吕氏春秋》、《国语》。《吕氏春秋?仲春》:“上丁,命乐正入舞舍菜”;《吕氏春秋?仲夏》:“命乐师修鼗鼙鼓”。《国语?晋语》:“赵宣子请师伐宋,召军吏而戒乐正”。此处“乐正”或即“大乐正”,“乐师”即“小乐正”。其中“乐师”名与《周礼》同。《诗》、《书》、《左传》皆不见大司乐与乐正名,在《国语》中其例亦罕见,但以师命名的乐官常见。春秋时的乐官有大师、小师之别,与《周礼》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