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人体寄生虫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吸虫-人体寄生虫学

吸虫概述及肺吸虫 INTRODUCTION TO TREMATODA 吸 虫 TREMATODA 各类吸虫的学习要求是应掌握与致病或/和诊断有关的成虫、虫卵形态特点、生活史要点;熟悉致病及实验诊断;了解防治原则。 常见吸虫种类 华支睾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 (肝吸虫) (肠吸虫) (卫氏肺吸虫) (斯氏肺吸虫)(日本血吸虫) 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1、吸虫背腹扁平、叶片状(血吸虫除 外)。 2、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3、消化系统不完整,缺乏肛门。 4、除血吸虫外,其他吸虫均为雌雄同体。 5、吸虫体壁和内脏器官之间充满实质组织, 即无体腔。 吸虫生活史特征 1、虫卵必须入水,才能孵出毛蚴。 2、吸虫生活史复杂,常需1~2个中间宿主, 其中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蛳。 3、吸虫的感染期均为幼虫,除血吸虫感染期 为尾蚴外,其余均为囊蚴。 4、吸虫均有保虫宿主,为脊椎动物。 5、吸虫发育过程中,具有世代交替现象, 即有无性生殖阶段,又有有性生殖阶段。 吸虫各期幼虫 1.毛蚴 梨形,被有纤毛,运动活跃。 2.胞蚴 袋状,成熟胞蚴含多个雷蚴。 3.雷蚴 长袋状,成熟雷蚴含多个尾蚴。 4.尾蚴 尾蚴在水中运动活跃,分体部 和尾部。 5.囊蚴 园形或类园形,外有囊壁, 内含虫体。 卫氏并殖吸虫(卫氏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Kerbert,1878)和斯氏狸殖吸虫同属并殖吸虫科,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肺及其他组织内,均称肺吸虫,前者又称卫氏肺吸虫,它主要寄生于人体肺脏,引起肺型及其他类型并殖吸虫病(卫氏肺吸虫病,简称肺吸虫病)。 形态 Morphology 生活史 LIFE CYCLE 在外界发育 虫卵 毛蚴 胞蚴 雷蚴(母/子) 尾蚴 ? (粪/痰) (水) (第一中宿主) (水) (第二中宿主) 川卷螺 溪蟹/蛄 在人体内发育 囊蚴 童虫 成虫 (蟹/ 蛄) (小肠-腹腔) (肺) 童虫/成虫(rare) (皮下/肌肉/肝) 生活史要点 1、外界水体为山间溪流。 2、第一中间宿主是川卷螺。 3、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溪蟹及 虫剌 蛄。 4、终末宿主是人,保虫宿主为犬科及猫科动物。 5、人因食入生的或半生溪蟹、虫剌 蛄(含囊蚴) 而感染。 6、寄生部位是肺,也可寄生于皮下/肝/脑等处。 致病 PATHOGENESIS 病理变化 以肺型为例 A.脓肿期:病灶组织坏死,出血,出现炎性渗出物, 病灶周围肉芽增生形成脓肿壁,但较薄。 B.囊肿期:脓肿内有酱色粘稠的脓液,周围纤维 组织增生形成囊肿。 C.瘢痕期:虫体死亡,或游走他处,囊肿与支气 管相通,排出内容物,余者被吸收, 肉芽填充囊腔,发生纤维化,形成瘢痕。 临床分型及表现 A.胸肺型:最多见,可有发热、胸痛、 痰、胸水等表现。 B.脑型:危害较大,可有头痛、癫痫、 瘫痪等表现。 C.皮肤型:游走性皮下包块。 D.腹型:有腹痛、腹泻等表现。 E.亚临床型:无症状,但多项免疫学 检查阳性。 诊断 DIAGNOSIS (1)病原学诊断,可用痰检虫卵,包括直接涂片法和消化浓集法,也可用粪检虫卵的方法;对皮肤型患者可用皮下包块活检的方法,查找虫体或虫卵诊断。 (2)免疫学试验,皮试及ELISA等方法协助诊断。 斯氏狸殖吸虫(斯氏肺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斯氏肺吸虫与卫氏肺吸虫基本相似,应注意区别。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 两种肺吸虫卵基本相似 生活史特征 1、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豆螺,第二中间 宿主为溪蟹。 2、终末宿主为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