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诊断学见习指导.doc
见习一 基本检查法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基本检查方法
2.熟悉基本检查方法的适应范围
[见习对象与教具]
正常人,听诊器、叩诊锤,查体录象。
[见习内容]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分类、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见习方法]
在试验室内,先由教师示教后,学生每两人一组互相检查练习;观看查体录象
视 诊
视诊是医师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视诊可用于全身一般状态和许多体征的检查,如年龄、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步态、姿势等;局部视诊了解病人身体各部分的改变,如皮肤、粘膜、眼、耳、鼻、舌、头颈、胸廓、腹形、四肢、关节等。对特殊部位(如鼓膜、眼底、胃粘膜等)则需用某些仪器(如耳镜、眼底镜、内镜等)帮助检查。
触 诊
触诊是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诊断方法。手的感觉以指腹和掌面的皮肤最为敏感,因此触诊时多用这两个部分。
一、触诊方法
1.浅部触诊法:用一手轻轻放在被检查的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轻柔的进行滑动轻压触摸,可触及深度约为1cm左右。浅部触诊一般不会引起病人痛苦或痛苦较轻,也多不会引起肌肉紧张。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的检查,如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
2.深部触诊法:检查者用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主要用于检查和评估腹部病变和脏器情况。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深部滑行触诊法:嘱病人张口平静呼吸,尽量使腹肌松弛,医师以并拢的二、三、四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在被触及的脏器或包块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2)双手触诊法:将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快的后部,并将被检查部位推向右手方向,这样除可起固定作用外,又可使被检查脏器或包块更接近体表以利于右手触诊。用于肝、脾、肾和腹腔肿物的检查。
(3)深压触诊法:以一个或二个并拢的手指逐渐深压,用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以确定腹腔压痛点,如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等。在检查反跳痛时,即在深压的基础上迅速将手抬起,并询问病人是否感觉疼痛加重或查看面部是否出现痛苦表情。
(4)冲击触诊法:又称浮沉触诊法。以右手三四个并拢的手指,取70°~90°角度,置放于腹壁上相应的部位,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在冲击时即会出现腹腔内脏器在指端浮沉的感觉,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的触诊。冲击触诊会使病人感到不适,应避免用力过猛。
二、触诊注意事项
1.医师应向病人讲情检查目的,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
2.医师手要温暖,手法应轻柔,由浅入深,先检查病痛以外部位,后检查病痛部位,以免病人精神和肌肉紧张,而影响检查效果,检查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表情。
3.医师与病人都应采取适宜的位置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如检查腹部时,医师应站在病人的右侧,面向病人,病人取仰卧位,双腿稍屈,腹肌尽可能放松,如检查肝、脾、肾也可嘱病人取侧卧位。
4.作下腹部检查必要时应嘱病人排尿,以免将充盈的膀胱误认为腹腔包块,有时也需排除大便。
⒌触诊时要手脑并用,边触摸边思索病变的解剖部位和毗邻关系,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来自何种脏器。
叩 诊
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部,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和病变性质的一种方法。
一、叩诊方法
1.直接叩诊法:用右手中间三指并拢的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的部位,借拍击的音响和指下的振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的方法称为直接叩诊法。这种叩诊法适用于胸部或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如胸膜粘连或增厚,大量的胸水或腹水等。
2.间接叩诊法: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垂直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及肩关节参与活动。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以免影响音响的振幅与频率。在一个部位叩诊时,每次只需连续叩击2~3次。叩击力量要均匀适中,才能正确判断叩诊音的变化。叩击力量的轻重应视不同的检查部位、病变性质、范围大小或位置深浅等具体情况而定,病灶或被检部位范围小或位置表浅,宜采取轻(弱)叩诊法,如确定心、肝的相对音界;当病灶位置距体表很深(约7cm左右)则需使用重(强)叩诊法。
二、叩诊音:被叩诊的组织或器官因致密度、弹性、含气量以及与体表间距不同,叩击时产生不同的音响,根据音响的强弱(振幅大者音响强,反之弱),高低(频率高时音调高,反之低)及长短的不同,分为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实音5种。
1.清音:是一种频率约为100-128次/秒,振动持续时间较长,音响较强的叩诊音。清音是正常肺部的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