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领导指示-濮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领导指示
李克强对防汛抗灾提五点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着力加强防灾抗灾救灾减灾工作强化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加强应急值守,严格落实责任。遇有重大险情迅速组织群众转移避让,确保群众和搜救人员安全,确保堤防、水库等设施安全。做好次生灾害防范,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又是大雨滂沱时 应急答卷能否及格
拷问 新华社记者 冯印澄作
重地表,轻地下。 焦海洋作
面对暴雨,著名作家龙应台曾说: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
7月8日晚到10日下午,四川都江堰市降雨量超过940毫米,是该市1954年以来的最强雨量纪录。10日10时30分左右,该市中兴镇三溪村发生特大型高位山体滑坡,造成村民和游客2人遇难,21人失踪。
四川是重灾区,但受灾的不止四川。
汛期来临,暴雨如期而至,各地轮番遭殃:武汉公交车成冲锋舟;北京16条道路积水断路;滨州被灌小区变池塘……近日,从北到南,由东至西,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烙印。
雨水冲刷出快速反应机制
今年暴雨的重灾区是四川。7月7日晚开始,强降雨袭击四川盆地西部大部地区,泥石流、山体滑坡、房屋倒塌随洪水而来。截至7月10日,暴雨已造成9人死亡,62人失踪。面对滂沱大雨,四川采取紧急措施:对暂时在村活动中心避险的游客和村民实施安全转移;对滑坡体现场实施警戒;抚慰失踪人员亲属;核查可能失踪的游客;向社会及时发布相关灾情和救灾进展情况。
四川在接受考验,人们为它加油,也为它揪心。接受考验的不止四川。
8日夜间到10日,本市连续有强降雨,局部地区有暴雨,建议错峰上下班(学),选乘公共交通,减少出行远离河道和地质灾害易发,注意安全。7月9日傍晚,北京市手机用户陆续接到了这样一条短信。尽管大雨并未如期而至,但提前得知信息还是让不少市民感到安心。同样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还有北京市政府推出的北京服务您软件,这款软件可以在预警公布5分钟内将信息推送至手机。
据悉,气象预警信息一般提前2至3小时发布,是由于监测大气环境的多普勒雷达图像每6分钟更新一次,预警结论要经过综合判断、反复会商才能最终得出。有专家表示,这样的时间虽然不能保证物资的完全转移,但是人员的及时撤离还是可以保证的。重要的是通过气象部门和政府、媒体、通讯运营商的协同合作,在短的时间内将预警信息及时传播出去。
除了采用短信形式将预警信息落实到个人,今年汛期更有多媒体终端用于预警信息传播:北京地铁站悄然出现防汛宣传片,江苏张家港把气象预警搬上街头高清LED屏幕,河南郑州让天气信息跟随公交车电子屏移动。预警信息传播范围的扩大增加了人们接触防灾信息的几率,减小了受灾可能性。
其实,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提示只是整体预警机制中的一部分。为了将预警机制做得更加细致,各部门都紧绷了防灾减灾的神经。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正面临着一年一次的大考。北京市防汛指挥部新闻发言人潘安君对媒体表示,今年国家防总提前部署防汛工作,要求各防汛指挥部加强应急值守,主要领导到岗待班,科学研判雨情造成的影响,提前做好工作部署。
等待着接受大雨考验的还有交通管理部门。为确保公交车队安全运营,天津市公交集团专门建立了网络化预警系统,将公交运营调度指挥中心、各公交运营企业和一线运营车队构成三级网络。以气象台信息发布为依据,遇到中到大雨预报时,提前24小时启动预警预案;遇到大到暴雨预报时,提前12至24小时启动预警预案。
减灾问题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绍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预警机制是人类防灾减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将灾难防患于未然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灾难永远是小概率事件,但完备的应对体系和警钟长鸣的心理能让最大程度上减小灾害可能带来的伤害。
灰色记忆里孕育成熟心态
因为频遭暴雨,武汉排渍工人杨红亮身穿武汉水务背心,在齐腰深的污水中,一口气站了9个半小时,不断提醒行人:注意脚下,这里有个井口。渍水当前,为了尽快解除险情,他们辛勤工作;为了市民不再重复长沙女大学生的悲剧,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当路标。
内涝面前,有更多的社会道德和良知显现,平凡之举传递不平凡的感动。人工路标是人们应对内涝的特殊举动,但至少说明:面对内涝,普通人在行动。
7·21”北京特大暴雨即将满一周年,时间已经过去,但暴雨带给人们的灰色记忆并未远离,暴雨用巨大的代价给人们上了一节防灾课。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和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向本报表示,在经历了去年的特大暴雨灾害之后,人们会吸取以往的教训,对于灾害的总体认识有所加强,心理承受灾害的能力也有所提升。心态上的成熟让市民更加从容对待可能来临的暴雨季节。
经历过7·21”特大暴雨的李女士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