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骚动的灵魂-吴锦发的文学世界-网路展书读
第二屆全國高中台灣人文獎
台灣語文組 第一名
作品名稱:騷動的靈魂:
吳錦發的小說及其文學世界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洪任葳、陳冠州、陳彥廷、陳慶鴻、陳建廷80年代的作家,未經歷前輩作家的艱困環境與鄉土文學論戰的戰火波及,在優越的寫作條件中掙扎等待蛻變,作家們在歷史與現實、現代與後現代的文學場域中,以多變的手法和新穎的觀點,各取所需。
這批戰後第三代的作家中,葉石濤和陳坤崙最看好宋澤萊與吳錦發,認為可以承繼第一代與第二代鄉土作家的產業,壯盛台灣鄉土文學的領域,開創未來。吳錦發的小說具有明顯的鄉土味,但又和前輩鄉土作家的創作風貌不甚相同,1992年彭瑞金描述吳錦發在80年代作家中的特殊性時,說他:
可以說是不屑走進以化裝舞會搪塞蛻變壓力的行列罷了,也因而保留了比較純淨的寫作空間。….既不是保守、守舊主義者,更非復古派的小說家,相反的,他還是深具創作企圖和野心的作家,只是這種野心表現在寫作版圖的不斷擴充上面,而無意作為文學傳統的繼承人。…..他擁有80年代作家飛揚的個性,但也顯現了他人所不易有的厚實的寫作腹地。……吳錦發作為作家的運動方向,已有明顯的偏向80年代台灣作家的趨勢。…..80年代的台灣文學正是這樣地廉價販賣正義而忽略真正重要的自我省察。
這段話應該可以代表彭瑞金對於80年代的吳錦發的文學成就的總結,可以看出在彭瑞金的殷殷期待中,隱含著一些操心憂慮。
吳錦發的純淨寫作空間來自美濃原鄉的真與美,由於新世代作家參與台灣社會變動的行列,他們的野心或企圖心相對比較強烈,文學表現也呈現多方視角。吳錦發的寫作版圖不斷擴充,在彭瑞金看來是憂喜參半,喜的是擴大了傳統鄉土文學的基面,憂的是他無意作為傳統文學的繼承人。其實,當彭瑞金撰寫前文的時刻,吳錦發的小說創作量已經很少,從當年發表〈那斜穿過畫面的枝椏〉與〈明娟的鄉愁〉的風格、內容來看,隱約可以了解前輩作家所熟悉的文學的吳錦發逐漸模糊變形了。
吳錦發的文學作品存在著一種吸引人的魔力,閱讀他的小說令人興味盎然,就像看場電影般生動活潑,久久不能忘記。不過,當我們一遍又一遍的讀過,一篇一篇的咀嚼後,有時候我們開始感到迷惑,不能確定他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我們的理解似乎也要跟著他茫然了。針對這些問題,經果多方查索資料,並請教吳錦發的文友們後,逐漸有了比較明晰的答案。
正如許多文評家的看法,吳錦發是戰後第三代作家中相當有潛力、文風很有特色的一位。目前有關吳錦發文學作品的論述文字,不是稍嫌單薄,就是過於偏狹,其中較具份量和代表性的是彭瑞金的三篇評論文。這三篇論文著重在吳錦發早期文學的場域,加上其他零散的論著似乎無法真正窺得吳錦發豐富的文學面貌與多變的文學歷程,也不得解決有關他的諸多文學生命的各種疑點。
吳錦發的文學流風如何?文學意識與技巧的價值何在?他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地位該是如何?他答應過許多前輩作家,甚至李昂,要寫大河小說,為何迄今不見聲響?他的大河小說的本質與界定是否改變了?他一路走過的崎嶇文學路,諸多轉折點是如何產生的?尤其是80年代末期小說產量逐漸減少的原因是什麼?將來是否還能再創台灣文學(小說)的新里程?我們希望藉由文本的解讀,與相關文學前輩的訪談,希望對於上述疑問提供一種解答的可能。另外,或許也可以佐證向來被視為文化沙漠、都市穢土的高雄,其實也有豐富的文學生命與人文寶藏。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並尋找多變的、文學的吳錦發吧!
二、時代與作家:吳錦發文學的變與不變
台灣文壇大老葉石濤回顧1980年代的台灣文學,心情交錯複雜,由於這個世代作家的文風與訴求,對於他而言是新的趨向或者說是不熟的發展,對此葉石濤既感到鼓舞也懷有疑慮和沮喪;一百多位漸成氣候的作家,將帶領台灣文學邁入90年代,很是鼓舞;而沮喪和疑慮還是充斥胸臆,他的沮喪來自本土文學的逐漸衰退。80年代是一個高度商品消費的時代,物質化與人際的疏離更加明顯,都市叢林的小說世界成為台灣文學的新潮,葉石濤的疑慮因而加深了,他認為記錄這個時代社會景況的80年代作家們:
是比較冷酷無情的一群,他們的一枝筆是乾枯(dry)的。他們採用豐繁的手法表現80年代台灣社會的各種面貌和層面,傳統的寫實主義、超現實主義、反小說、魔幻寫實以至於後設小說(Metafiction)都是他們常用的技巧。這些技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之中的有些人摒棄了關懷人群的深厚人道主義。……..同時也把歷史情節視作包袱,徹底排除了以往作家所具有的使命感。
因此,當時葉石濤不免要強烈質問,這些作家到底要把台灣文學帶到哪裡去?到了今天,葉石濤的疑慮可能轉變為部分接受,接受台灣社會走向多元化的事實,接納80年代作家們寫環保小說、同志小說、情意小說等,即使他還心中仍堅持原來的文學道德與價值標準,但對於這批要肩負台灣文學的跨世紀責任的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L∕T 637-2019 电力用固定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pdf VIP
- RoboSim虚拟机器人第三课-灯如流水.pdf VIP
- 22、啊哈C语言!逻辑的挑战(修订版)-2020-01-05.pdf VIP
- 《有余数的除法》.pptx VIP
- 山东第四届结构设计竞赛手册(终稿).pdf VIP
- 气排球比赛记分表格模板.doc VIP
- CMA测试试题培训资料.doc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华诗词之美》章节测试答案满分版.doc VIP
- 幼儿安全教案:会惹祸的阳台.doc VIP
- 第三单元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