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审美活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学 审美活动

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显隐不同 意识有主观性与客观性两个方面的性质 审美意识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 对生活与自然的审美心理也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的“神”、“意”、“滋味”、意境、神韵、境界等,都表现了一种艺术理想或审美理想的追求,这是通过主体与对象双方的作用而达到的互通境界。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戏剧为了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或理想,不仅在情节与结构的整一方面要作严格的构思表现,所写的人物和事件也应适当虚构,“把谎话说得圆”,“求其相似而又比原来的人更美” 。(引自《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9页) 5.艺术审美的第五个特点是多层性。艺术审美的多层性是指艺术审美由于作品水平不同和审美主体艺术素养不同而出现不同层次的审美,可分为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三)自然审美特点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自然审美: 一、论述自然审美在历史上的发生过程,从而探究自然审美的发生 二、将自然审美同生活审美与艺术审美对照,揭示自然审美的心理活动、意识结构和价值发生 自然审美场与生活审美场的发生与形成不同 审美场 二是对象进入心理而形成的审美心理场 一是主体与对象构成的现实关系 自然审美以自然为注意对象,形成以自然物意象为主的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构成自然审美场 生活审美以人的行为活动为注意对象,形成以人物形象为主的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构成生活审美场 生活审美的视野要涉及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但中心是人物,自然只是作为人物活动的相关因素或条件出现 自然审美以自然景物为中心注意对象 生活审美场中出现的自然与在自然审美场中的自然不同。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人类历史上较早出现对生活环境的自然事物的表现,而对自然物的独立表现则出现较晚。 黄山 宋代郭熙《早春图》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 为毛发,以云烟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 而华,得云烟而秀媚。 ——郭熙 《林泉高致》 宋代范宽《雪景寒林图》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二》 《岳阳楼记》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 《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 《瓦尔登湖》 这不是我的梦,   用于装饰一行诗;   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   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   我是它的圆石岸,   飘拂而过的风,   在我掌中的一握,   是它的水,它的沙,   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   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瓦尔登湖 神之滴(God’s Drop) 是美国现代文学中散文作品最早的典范之一,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林中的生活和思想纪录。 亨利·大卫·梭罗 : 1817年—1862年,十九世纪最广为人知的美国作家之一。 “简单而馥郁”的短暂一生 “孤独而芬芳”的人格魅力 自然审美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是主体心理上的生活审美意识,但这种审美意识具有多层面的深层的觉醒意识。 形成集体审美意识 松、竹、兰、梅 没有两张完全相 同的树叶 自然审美---人与自然的契合 中国:“雪后寻梅,霜前访菊”, “与竹同清,与燕同语,与桃李同笑”。 西方:“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 说,为我们,为审美的意识而美。” ——黑格尔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一表现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自然事物反映生活意识 二表现为物我化一,物我全面交融,达“无我之境” 或自然之境 自然审美与生活审美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区别 自然审美的心理过程可能发生多层次的心理效应 一是生活化、社会化 二是人格化、人性化 自然审美中形成的心理结构关系,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