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中师范university重点学科简介
重点学科介绍
1、中国近现代史
本学科在国内外史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声誉。
拥有科研实力很强的学术带头人和整齐的学术梯队。既有著名的老一代学术带头人章开沅教授,又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马敏教授、朱英教授、彭南生教授。目前,该学科共有研究人员20名,其中教授1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
研究方向以辛亥革命研究为“点”,带动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形成了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面”,并从总结近代社会转型特征及经验教训的角度为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同时凝练出具有特色优势的三个学术研究方向: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近现代文化交流与互动。
研究成果显著。近5年来,该学科完成各类研究项目2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8项,省部级社科项目7项。目前,在研各类项目36项,经费累计约700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8项、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5项。由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含主编)5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向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等部门提交咨询报告10余篇,这些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其中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人才培养质量高,具有丰富的经验,受到同行一致称赞。早期,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已有12人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学术带头人;2人获广东省社科界十佳青年荣誉称号。有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基地建设突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2、科学社会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华中师范大学长期重点建设的学科。早在1978年,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室。2001年,本学科点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共出版著作部,在CSSCI刊物发表论文篇,向党政部门提交调研和咨询报告篇,被采纳篇。专门性、系统性研究的著作增多“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研究套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研究系列丛书”、“国际合作研究系列丛书”获得省级(含副省级)以上奖励共项,2003年以来,为保证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本学科点建设,学校和本学科点多方筹集资金,筹集建设资金万元。项论贡献本学科点通过集体攻关研究,从理论的高度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经验、教训、前景等重大问题给予了深入的理论探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政策贡献本学科点十分注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的研究成果直接进入国家和地方立法过程20份报告为党和政府部门所采纳社会实验本学科点人员。社会贡献通过理论宣讲等方式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五年内,有上百人次进行理论宣讲。主办的“中国政治学网”、“中国农村研究网”和“中国城市社区网”对于全国相关学科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培养了一批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博士、硕士。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该学科现有教研人员人,其中教授人,副教授人博士1人博士生导师人。学科梯队结构合理,既有邢福义教授这样的,又有汪国胜、储泽祥、周光庆、李向农、吴振国、范新干等一批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中青年学者,形成了一个团结合作共图事业的学术团队。 该学科有明显的学术优势。其中,现代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突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研究实践中提出了小句中枢和句管控、动词核心和名词赋格、复句格式对语义关系的反制约等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观点,形成了著名的两个三角(表里值小三角和普方古大三角)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科学研究方面,年以来项目项,经费万元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著作余部在《中国语文》、《方言》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高级别奖项0多。
该学科注重学术交流活动,学科人员曾多次应邀赴美、英、德、日、新加坡等参加学术会议讲学也不少国外知名的汉语学者来访问。该学科多次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如等。
该学科科研条件优越。建立了内容丰富的现代汉语语料库、汉语方言语料库和汉语资料信息库,资料室书刊齐备,研究和资料用房达400余平方米。已形成两大成果发表阵地,一为《汉语学报》,二为学术书系华中语学论库。
近五年来在物理学顶尖刊物Phys. Rev. Lett.上发表研究论文13篇。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合作项目(杰出B类)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5人,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获得者9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