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孩子学习习惯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教育中孩子学习习惯培养

家庭教育中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学习习惯指的是: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去学习。 小学课程简单,家长很容易与孩子交流沟通学习体会,在交流中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力气=后期教育花一吨的力气。如果等到了初中、高中,孩子学习的东西,我们家长不会,那时想帮忙也是无能为力了。所以在小学阶段,父母应着重培养孩子以下几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学习习惯的内容及培养   那么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呢?简单地说,学习习惯主要包括:阅读习惯、思考习惯、书写习惯、整理习惯、倾听习惯、观察习惯等。  (一) 阅读习惯 案例一:周末,妈妈说:“你看看课外书呀。”孩子拿起书,随手翻了几下,就说:“妈妈,我看好了。”妈妈:“看这么快,你看进去多少?”说完,自己去做自己的事了,孩子也马上去玩电脑了……   在这个案例中,家长错误做法:虽然家长提出了阅读要求,可是,没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也没坚持下去。 正确做法:家长刚开始可以和孩子一起读同一本书,识字,找好词好句,读完后说说故事的道理等,慢慢地放手,让孩子自己读课外书,然后家长提问:“你读懂了什么?”对孩子的回答和读书行为要及时表扬:如:“我们家宝贝真乖,真能干,自己看书能看那么认真了,越来越聪明了,以后每天晚上睡觉前坚持看半小时的话,知识会越来越多的。”听到家长的鼓励,孩子的阅读劲更大了,等阅读再提高一个层次后,家长要换种表扬的方法,如:表扬他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爸爸妈妈小时候的阅读量,大人都比不上他了。表扬的目的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结果: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不知不觉培养成了。 (二)思考习惯 案例二:孩子做数学题56乘4=214,妈妈一检查,发现错了。 错误做法:妈妈生气地说:“瞧瞧,又错了,又错了,跟你讲了多少遍了,简单的计算不能错误。还是那么粗心。”“想一想,56乘4到底等于多少?”可是没过一秒钟时间,妈妈马上说:“56乘4不就是224,是不是啦?”“这么简单的题目总要错,真笨。” 结果,既没引导孩子思考的方法,也没给孩子思考的时间,直接简单地把答案告诉了孩子,慢慢地培养了一个不动脑筋的孩子,培养了一个自认为自己笨的孩子。   正确做法:发现孩子的错误,应告诉孩子:“妈妈发现你这里有一题错了,能检查出来吗?”等孩子检查出来后,家长要表扬他,同时教育他,以后要仔细,尽量作业一次性做对,若孩子还是没检查出来,可以提示他这题再计算一遍,看着他做的时候,就会发现孩子错在哪?是粗心地错?还是真的不懂地错?然后教育。一定要给孩子自我发现或自我思考的时间。千万别把自己的发现或答案直接告诉孩子。 老师的想法:如果孩子在你不断地启发下,就会茅塞顿开,他会说:“哦,妈妈,我发现自己错在哪了。”相信此刻的孩子是非常的自信和愉悦的。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他就会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检查一下了。 案例三:孩子问了个问题,大人不会。 错误做法:妈妈不高兴地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点啥。总问稀奇古怪的事。” 结果: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妈妈高兴地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妈妈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然后上网或问老师朋友一起研究问题。 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三)书写习惯 案例四、孩子在写作业,家长在看电视。 错误做法:家长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案例五:孩子写作业磨,从放学回家写到晚上10点,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 家长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