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合同的效力瑕疵及其法律效果.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瑕疵及其法律效果

第三章 合同效力的瑕疵及其法律效果 意思表示瑕疵的类型 1、意思表示不一致: 故意的不一致 真意保留 虚伪表示 我国法上的恶意串通 无意的不一致 错误(重大误解) 2、意思表示不自由 欺诈 胁迫 乘人之危 (一)真意保留 1、真意保留的概念 真意保留,或称心里保留,是指单方面作出与自己内心真实意思不一致的意思表示。 表意人将其意欲发生法律效果的真意保留于内心,没有表示出来,而表示出来的意思又非其真实的意思。 2、真意保留的要件 第一,客观上有意思表示之存在; 第二,表示出来的意思欲表意人的真意不相符合; 第三,表意人自知其真意与表示不符。 3、真意保留的法律效力 调和表示主义与意思主义:原则上成立合同,例外场合无效。 实例分析: 甲超市“依云”矿泉水(原价8元)货架上标价为4元。价签上标明降价原因为“促销”,乙遂买10瓶。在收银台结帐后发现小票上价格仍为8元。乙找超市店员询问原因,店员解释其促销期已过,只不过标价尚未更正。 请问:乙能否主张以标价成立该矿泉水买卖? 【案例1】 甲以为在校大学生乙没钱,遂信口宣称,愿将自己价值1万元的电脑以5千元出卖与乙,其实甲是自以为乙无钱购买才作此夸口,但乙真的答应购买,并借来5千元交给甲。请问此合同的效力? 分析: 此时甲通常不能以自己并非真意出卖电脑为由拒绝交付电脑,除非乙明知或可得而知甲并非真意出卖其电脑。就心里保留的意思表示,原则上法律行为有效成立,仅在例外场合无效,这也是调和表示主义与意思主义的结果 参见德国民法典第116条、118条;日本民法第93条;台湾民法典第86条。 【案例2】 王平与张真系朋友,2007年2 月,张真因结婚需要钱,遂从王平处借款5000元。张真结婚后宴请一些好友。在宴席上,其他朋友对王平开玩笑讲:“都是哥们,这5000 元还借什么,干脆给张真算了。”王平也随口讲:“算就算了。”张真于是笑着讲:“那我就不还了,算你送的。”时隔数月后,王平因事需用钱,向张真催还借款。张真对王平说:“这钱你已当着大家说过送我的,不用还了,现在怎么又向我要?”王平向张真解释,那是他随口开玩笑。张真表示,他是当真的。王平多次催要无果,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张真归还借款 。请问:本案应如何处理? 一审法院: 王平有赠款的意思表示,张真有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且该款已实际给付,此赠与关系合法有效,故依据《民法通则》第57 条之规定,判决驳回王平的诉讼请求。王平不服,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 本案中,王平所作的赠与的表示,根据当时的场合、语气,完全可以判断出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玩笑话,同其内在意思是不一致的,这一点从后来时隔不久王平向张真索款的行为可加以印证。”因此,依据《民法通则》第55 条、第57 条之规定,判决张真在判决生效5 日以内归还该笔借款。 (二)通谋虚伪表示 1、通谋虚伪的概念 虚伪表示,又称伪装表示、通谋虚伪表示,是指行为人与相对人通谋而为虚假的意思表示。 2、要件 上述真意保留的三个要件 要件四:须有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的事实。 3、通谋虚伪表示的法律效力 (1)伪装行为: 虚假的意思表示外观上所显示的行为。伪装意思并非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因此无效。 (2)隐匿行为: 通谋虚伪的当事人在内心欲从事的法律行为。如当事人假装买卖而为赠与,买卖为伪装行为,隐藏行为则为隐匿行为。隐匿行为的效力,应视其是否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言。 (3)虚伪表示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比较分析: 1、当事人隐匿赠与的意思假装进行买卖 2、当事人隐匿买卖的意思假装进行赠与 解答: 情形1中,当事人的意思如具备赠与的要件,则成立赠与合同; 情形2中,如涉及规避税法,则构成以脱法行为。 【案例1】 甲为了逃避强制执行,与乙通谋,以赠与为名,将其房产移转给乙。乙又将该房产转让给善意第三人丙。请问: 甲乙之间的赠与效力如何? 丙能否取得该房产所有权? 甲乙之间的赠与行为无效。则甲乙不得以其赠与行为无效对抗丙。丙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该房产的所有权。 【案例2】 甲公司整体转让其所有的一栋价值6000万元的商品办公楼给乙公司。出于避税的考虑,双方约定,将合同价款约定为1200万元,余款4800万元作为赞助费由买方乙公司赠与给甲公司。合同签订后,乙公司由于资力不济无法履行事先承诺的赠与义务,甲公司提出解除房屋买卖合同,但乙公司主张依合同约定价格履行。请问:本案应如何处理? 法院判决: 该合同系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自始无效。 虚假行为:并非真实的意思表示, 隐藏行为: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但因违反《企业所得税法》关于逃税行为的规定,无效。 4、通谋虚伪与脱法行为 法律规避,是指以迂回的手段规避强行法规定之行为。 第一,法律、法规中强制性规定的存在。 第二,当事人的实际状况或本应达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