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受美国的治安.doc
感受美国的治安
警笛声声
到达美国后不久,有件事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就是频繁响起的警笛声。乘车刚出机场不久,就遇到一连三辆警车从对面的车道呼啸开来。当时是晚上10点左右,车顶上闪耀的警灯在黑夜里显得格外刺眼,急促的警笛更让人心惊。在国内,只有遭遇很严重的事件时,才会有这样成队的警车赶路,忙问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来接机的表弟见我紧张的样子,笑着说:放松,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警察总是这样,可能只是有人超速了。”看我将信将疑,他补充道:不信,你明天翻翻报纸,准没有什么新闻。”果然,第二天《华盛顿邮报》的本地版确实没有报道有重大案件的消息。
但是,从那天起,便再没有摆脱过声声警笛。加上平时这里都比较安静,警笛便显得很突出,成为不和谐的噪音。
慢慢习惯后也就见怪不怪了。在美国,平时你能看到警察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尤其是步行的,他们总是开着车巡逻,或躲在马路旁不起眼的小路上准备抓超速的车。在城市以外更是如此,想找到都难。而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你就有机会看到警察的聚会了。这时,警笛、警灯都能派上用场,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无数警车从各个方向奔向现场或进行追击,天上还少不了直升机。你想动静会小吗?
警察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TO PROTECT AND TO SERVE,也就是保护和服务。所以,有时仅仅是去帮忙把树上的猫弄下来,警察可能也会一路鸣着警笛。我就遇到了一次,准确地讲是享受了一次。那是我们几个朋友开车去新泽西州的赌城大西洋城,因为想省过路费,就没有走高速路,在拐下公路买了快餐后不幸迷路了。还好,没走多远就看到一辆警车停在路边,忙上前打听。警察很热情地讲解了半天,见我们还是一脸迷茫,就说要亲自带我们过去。于是,我们便跟在又闪又响的警车后前进,他一直把我们送上大路,确认我们不会再走错后才离开。那是大白天,路上也没人没车,但他仍然打开了警灯警笛。这件事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TO SERVE的职业精神。
警笛声是无处不在的。如果你留心的话,有时电视播放美国总统在白宫发表讲话时,仅仅提供十几秒的现场声音中就会夹杂着警笛声。警察们根本不会顾忌行驶到白宫附近是不是该稍微收敛些,他们把完成自己的任务放在更高的位置上,而且这被所有的人认为是正确的做法。当然,除警车外,救火车和急救车同样不会保持沉默,只是我见到的不多。前两天,美加大停电时,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纽约街头接受采访,就被一辆鸣着笛走过的救火车暂时打断,那确实是街头经常上演的一幕。
枪支问题
来美国之前,就被叮嘱一定要谨慎,最好兜里装几个美元,有人乞讨时就送上,权当买命钱。因为,如果惹恼了他们,说不准就有人拔出枪一通横扫。谁让美国可以自由拥有枪支呢。后来,我真的遇到过乞丐,还不止一次,但都没给钱,不是我要钱不要命,那是因为当时在华盛顿市的中心地区,人群熙来攘往,乞丐也笑眯眯的,没一点凶相,我不相信他能怎么样,也还真没事。
一次,表弟得意地告诉我他有一把手枪,并且急不可待地向我进行了演示,那的确是支很漂亮的枪。我们预好一起去射击场射击。
周六下午,我们按计划出发了。当他把枪盒和子弹装进后备厢时,我很疑惑,放在手边不是更方便吗?他解释说,这是法律,他的枪支执照规定只能把枪放在家中,外出携带时,必须放在车辆后备厢中,如果放在车座上或带在身上上街都属非法。我明白了,美国虽然允许拥有枪支,但对其使用是有严格限制的。怪不得有好几个NBA恶少就因为在汽车前座上被发现有枪支而吃了官司。
射击场建在一片幽深的树林中,左右都没有人家,看来很少有人愿意与它为邻。走进大厅,还以为是进了家军火库,原来这里还兼售武器。只见各式军火、装备一应俱全,你可以像在超市挑鸡蛋一样挑杀人武器。
回来的路上,表弟解释道,他根本不会拿枪杀人,买这把枪甚至不是为了自卫。见我不解,他志得意满地说:完全是为了实现童年的梦想。”他从小就喜欢枪,把枪和英雄、英雄气概划等号,曾有过许多玩具枪,却连摸摸真枪的机会都没有。当他来到美国后,发现愿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突然消失了,毫不犹豫就用打工积攒的钱先还了愿,成为有枪一族。
地区差别
美国在安全问题上反映出来的地区间差异之大,超出大多数国人的想象,用天壤之别来描绘绝非夸大之辞。
我很长时间都住在马里兰州靠近首都华盛顿的一个小镇上,镇里一幢幢大小不一、各具特色的花园洋房高低错落,点缀在参天大树之间。家家门前的草坪修剪得如同室外地毯,不少庭院还种植了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花卉,景色美轮美奂。
至于这里的治安,必须承认,是处于非常理想的状态。无论是住宅还是商店、邮局、教堂或饭店什么的,都没有任何防盗网、铁栏,也没见过卷闸门,大部分的房子连栅栏都没有,防范措施几乎为零。我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