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膺――古梅几笔 便舒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方膺――古梅几笔 便舒眉.doc

李方膺――古梅几笔 便舒眉   摘要:李方膺作为扬州八怪中仕宦文人出身的画家,其艺术不但适应了时代需要,具有扬州八怪疏离正统直抒个性的特点,还表现了关乎世道民生的高洁品格。   关键词:扬州八怪;四君子;岁寒三友      一、扬州八怪   清代美术的发展大体与清代社会文化的一般发展状况相吻合。清初的大多数画家出身于明代,以“四僧”,龚贤为代表的画派受董其昌的影响,继承了徐渭,陈洪绶的画学思想,高度重视笔墨节奏的表现性,学古而化,兼师造化,更依独抒内心抑郁不羁的强烈情感为目的,或借花鸟寄恨,或借山川代言,直接影响了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清代中期(康熙后半叶――嘉庆年间),统治者的高压与怀柔政策和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文人书画家与职业画家的分化。一部分人进入宫廷,成为正统派或馆阁体书画的代表;另一部分人则因仕途坎坷,步入民间,走向市场,于是加速了在明代已出现的文人书画家职业化或职业书画家文人画的发展。尤其在扬州及其附近地区成为文人书画家和职业书画家卖画为生的集散地。他们愤世嫉俗的个性宣泄及其在市场供求关系制约中的自我调整,或多或少的接受了世俗的审美观念,引起传统的雅俗观的变异,特别在写意花鸟和人物画方面,发展了清初个性派的艺术作风并提高了主体性,现实性和世俗性的有机表达能力。“扬州八怪”其实并不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很严密的画派,各种文献中被列入“八怪”者多至十五人,而兼有文人画家于职业画家双重身份的画家却有三类组成。一类以郑燮,李蝉,李方膺为代表。他们都曾学优登仕,有一定的政治抱负与政治才能,因宦途失意,才转来扬州卖画为生,成为以画为业的文人职业画家。另一类以金农,高翔,汪士慎,李蕴为代表。他们也出身文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因看破官场黑暗而终身不仕,安贫守道,或因功名不就,只得“以布衣雄世”,其谋生手段则是卖画。他们属于另一类文人职业画家。第三类以黄慎,罗聘为代表。他们均出身寒苦,虽刻苦力学,不废文化修养的进益,但早年不得不以卖画为业,成为了文人化的职业画家。三类画家虽以往的境遇悬殊,但在卖画于扬州这点上走到了一起,形成了“八怪”。   二、其人其艺   李方膺,字虬仲,一字秋池,号清江,抑园,衣白山人,乳名龙角,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生于扬州府所辖南通州的一个书香门第。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山东临沂)知县;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后获释,任安徽潜山县县令代理潞州知府,又被诬陷罢官。在其《出合肥城别父老》:“停车郭外泪潸然,父老情多马不前。茅店劝尝欣麦饭,桑堤留看小秧田。一腔热血来时满,两鬓寒霜去日悬。”既反映了百姓对他的真情,也抒发了他看穿官场的腐败而被诬去官的悲怆和感慨。李方膺虽然造福了一方百姓,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书画艺术,尤其是绘画,清蒋士铨曾说“画比诗书觉儒雅,不成菩萨亦金刚。”李方膺对绘画的爱好始于少年时代,其父李堂自李方膺两岁时创立五山画社于南通借水园,社友雅集14年,其次兄彩升颇善兰竹都可能启导他的绘画兴趣。而影响李方膺绘画更大的人是比他年长15岁的丁有煜,丁有煜喜画水墨“四君子”,风格近于“八怪”。他们既是同乡,又是世交。   作为文人出身的画家,李方膺虽然诗文书画,但其绘画题材并不广泛。据说早年画过山水,但未见流传。也偶尔描绘蔬果杂花游鱼,不过经常所绘对象仍以古代文人画家擅长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和“岁寒三友”(梅、松、竹)。尤以梅花最为擅长,如清代美术史家蒋宝龄所称:“(方膺)善梅松竹及诸小品,纵横恣肆意在青藤白石之间,而尤长于梅。作大幅丈许。蟠塞夭矫,于古法未有。”另一位画史著者窦镇也称其“善梅松竹及诸小品,笔意在青藤竹憨之间”。李方膺取法前贤,除去蒋宝龄、窦镇提及的徐渭、白石、竹憨(林壁)之外,还有文同、苏轼,王冕,陈淳等家。对于这些名家的取法绝不是简单的仿效,也不是袭取皮毛,而在两方面着力:一、由师古人到师造化。二、由师造化到中得心源。师古人中吸取笔墨,又在造化中发现笔墨。作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的《墨梅图》轴题诗即称:“雪晴三日未全消,独自寻梅过板桥。造化亦能工笔墨,绝崖斑点白疏条。”李方膺爱梅,并善于观察自然中的梅花,心领神会,化为心中之梅。   李方膺在掌握了笔墨与观察表现方法后就要摆脱成法而自立门户。他在《梅花图卷》(公元1755年)上的题诗称:铁干铜皮碧玉枝,庭前老树是吾师。画家门户终须立,不学远章与补之。”李方膺之所以能在师古人之外自立门户,关键在于中得心源,在于把傲骨奇才和内心情感熔铸于所画对象之中。正如李方膺的知交袁枚在诗中所说:“人夺山人七品官,天于山人一支笔。笔画墨浪层层起,摇动春光千万里……白发千丈头欲秃,海风万里归无家,傲骨都做梅树根,奇才散做梅树花。”①在其《竹石图》自题:“波涛宦海几漂篷,种竹关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