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远断病手迹(二)番茄晚疫病的诊断与防治.docVIP

李明远断病手迹(二)番茄晚疫病的诊断与防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明远断病手迹(二)番茄晚疫病的诊断与防治.doc

李明远断病手迹(二)番茄晚疫病的诊断与防治   1980年3月13日上午,我们接到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公社(现在的四季青乡)的电话,说有个生产队的番茄苗“枯萎死亡”,让我们去看看是什么病,如何防治?当天下午我们就骑车到了发病的地点――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约5公里的西冉村大队第一生产队的日光温室区。   据介绍,这里种植的番茄品种是“特里皮克”,当年1月20日播种,大约出苗后35天,幼苗就开始出现死亡,到后来发病普遍。使可栽2.7公顷的番茄苗,遭遇毁苗。公社的技术人员怀疑是一种枯萎病(见图1)。   据我们调查,病害是从子叶及第一片真叶开始发病的。病叶枯死后,病菌沿着叶柄向茎的上部发展,使第1片~第4片叶的节间变为污绿色,并略有水浸状。以后病部失水变软变细,有时使植株的上部折倒或顶芽枯死。枯死的茎有时还可以看到维管束变褐及髓部中空,潮湿时在茎上还可以看到白色的霉层。此外,在叶片上也可看到一些病斑。这些病斑多数是从叶缘、叶尖开始,少数可以从叶片的任意部位开始发病。病斑初为一个近圆形的枯斑或一些水浸状的斑点,扩大后病斑是淡褐色至褐色,有不规则的轮纹(见图2)。形状和太小不一,大的病斑直径可达1cm-2cm。有的病斑边缘生有白色霉层:有时这些霉层甚至可以在尚无病变的部分出现(见图3)。      在这个温室里还种有一些供出口用的卵形番茄,已开始结果。经过调查,未发现病斑,更未发现死秧。   当时大家对蔬菜病害还不熟悉,也没有见过这么严重的病害。从症状上看,像是由晚疫病引起的。但是,晚疫病是一种气传病害,如果发病,按理说无论哪个品种都应当都会发病。而这里见到的则是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很像是一种土传或种传病害。因此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   我们对他们说:“到底是哪种病害,如何防治?还需要做一些室内试验,方能确定。”   回到实验室我们对采回的病株进行了保湿处理(处理温度27℃)。第二天早晨一看,所有的病样表面都长出了一层白霉。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一些树枝状的孢子囊梗。它们无色,单生或束生,在分枝上往往可见1个~4个膨大的结节,孢子囊梗大小为:624~1136μm×6.72~7.46μm。孢子囊顶生或侧生,多为瓜籽形、卵形、椭圆形,近无色;顶端有明显的乳突,乳突宽大于高,孢子囊下面往往有一个短柄。孢子囊大小为:22.5~40μm×17.5~22.5μm(见图4)。孢子囊中有游动孢子不超过12个。对照文献(孢子囊梗宽5μm~9μm,孢子囊21~38μm×12~23μm)均接近列举的大小范围,证实北京市四季青公社西冉村大队1队日光温室区发生的是番茄晚疫病[病菌为 致病疫霉,学名:Ph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l。   第二天下午,我们打电话将鉴定的结果告诉西冉村大队一队的技术员。同时指出,这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他们种植的‘特里皮克’属于对晚疫病比较敏感的品种,由于处于苗期抵抗力较差,加上育苗期赶上了约一周的连阴天,在这样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很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至于卵形番茄没有发病,很可能是抗性较‘特里皮克’强,加上植株已较大,通透性比苗床要好,暂时没有发病是可能的。并建议他们采取以下相关措施抓紧防治。         对全队番茄的成株和幼苗进行一次调查。看看其他苗床和植株是否均有类似的问题。摸清晚疫病发生的情况。   因病而死的植株,已无保留的价值,应当拔掉。防止其所带的病菌蔓延到健康的植株上,加重为害。   对于茎部发病的植株,可以从病部以下1cm~2cm处剪掉后,然后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待其长出新的侧枝,选留一个替代受害的主枝(如果防治得好,比重新育苗要快些)。   清理下来的病残植株不可乱丢,及时集中在一起,装入废化肥袋、水泥袋中,并集中运到供暖的锅炉房销毁。   防治后将番茄苗进行一次整理,必要时重新栽一次,将同等情况的苗合并在一起,方便后期的管理。   当培育的苗不够栽种时,应首先考虑改种其他蔬菜。如使用周边的生产队支援的番茄苗时,对引进的幼苗一定要喷药后再定植,避免带进新的病害(这一条目前已不适用。因为目前北京市不少菜区发生有根结线虫,采用此法会将更为危险的线虫病传开――作者注)。   对仅有叶斑和尚未发现病斑的植株(包括已定植的),都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当时用来防治番茄晚疫病的化学农药有:1:1:200(硫酸铜:石灰:水)的波尔多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代森环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9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目前可用的农药比当时增加了很多。包括:68.75%银法利(霜?氟吡菌胺)悬浮剂1000倍液~1500倍液,或52.5%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