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精要.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精要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一、考点分析: 1、《考试大纲》规定要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 。 2、近年来考题中各种修辞手法出现的情况: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重点掌握) 3、除《考试大纲》要求外,在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用典、对比、衬托等(“对比”与“衬托”常归类为表现手法) 二、复习重点: 1、理解《考纲》中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的概念。 2、掌握判别诗句中采用的修辞手法的方法。 3、识记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常见设题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1、比喻 (1)概念:把某物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2)例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效果:把本体比作喻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本体的xxx的特点。 (4)答题:手法+表达效果+情感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用比喻来表现感情,除了能生动表现情感的特点外,还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以春水比喻愁绪,形象生动地突出愁绪的汹涌浩荡、绵长无尽,使抽象、无形的愁变得具体可感,抒发了词人难以遏制的深重愁绪。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春玉案》 比喻:用一山川的春草、满城飞舞的柳絮、梅雨等具体可观、可感的具体意象比喻闲愁,形象生动地突出郁郁不得志的“闲愁”的多、乱、缠绵不断等特点。这既是写景,又是比喻内心的“闲愁”,化抽象为具体,既新鲜又形象。 2、拟人 (1)概念:把物比作人。(写物的时候,使用了表现人的词语)赋予人的情感。 作用: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2)例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春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3)效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物的xxx的特点。 (4)答题:手法+表达效果+情感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问:这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 简要分析。 例: 答:这首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诗中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传说,湘君“闻舜帝崩于苍梧”“以涕挥竹,竹尽斑”。后来湘君便与那斑竹融为了一体,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殊的悲怀的意象。 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怎样的情感? 拟人手法, “老”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西风之急、波浪之大,抒发了悲秋之情或表现诗人的迟暮之感。 3、夸张 (1)概念: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作用、程度,借助于想像,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例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效果: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xxx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xxx感情。 (4)答题:手法+表达效果+情感 例3、分析下面诗歌的修辞手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答案: 1、诗歌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2、“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诗人的伤心。(步骤二) 3、淋漓尽致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步骤三) 课堂练习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