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琴学刍议三题.pdf
中国音乐学(季刊) 2014 年第 3 期
MUSICOLOGY IN CHINA
口吴浩琼
WU Haoqiong
琴学鱼议三题
Three Topics of lnitial Discussions of Guqin Studing
摘 要:传统琴学中的天声与泛声、地声与散声、人声与按声之对应,不能以附会
而一言以蔽之。将这三组对应置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顺沿着中国人对弦上之音、弦上之律的认识,就会
了然于夭声乃属弦的自然之理,地声的由来则早在于《管子·地员~, 人声即在于人的情感
之音乐表述。而琴之第七徽称为‘‘闰徽,,\,是推历、生律、制器在琴的体现,琴之第十三律在七徽为闰徽,\
,
年之十三月为闰月
参数,这也是琴人、琴家对琴弦振动发声原理的深刻、透彻认识。
关键词:夭声;地声;人声;闰徽:纶
中固分类号: J6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3-∞42 ( 2014 ) 03-0040-06
对于琴之散、泛、按三声又云:
一、天声、地声、人声
琴有散、泛、按三声,明代蒋克谦辑《琴 琴有散声、泛声、木声,三者孰优?夫泛声
书大全》云琴声凡三:一曰散,左指不按,右 应徽不假抑按,自然之声是为天声;天声,清也。
指击弦,锵锵然如钟,是散声也;二曰木,左指 律应气于地,弦象律管入地之浅深而为散声之次
按弦着面,右指击弦,隐隐然如雷,是木声也;
第,是为地声;地声,浊也。按声抑扬于人,人
三日泛,左指浮着弦,右指击弦,拎玲然如击玉,
是泛声也。①其中,所谓的木声,即按弦着
琴面之按声。
作者简介:吴浩琼 (1982- ),女,温州大学
对于古琴的散声、泛声、按声,古人评说尚
音乐学院浙南区域音乐文化数据库科研助理。(浙
不一致。朱嘉《琴律说》认为盖散声,阳也;
江温州)
通体之全声也,无所受命而受命于天者也。②是
①[明]蒋克谦辑:{琴书大会~, {续修四库全书·子
贵散声。朱载培《律吕精义》则云琴有散声、 部~ ( 1093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21 年,第 57 页。
②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
实音、泛音,三者之中散声最贵,实音次之,惟
泛音不足贵,古所谓郑声也。③朱载靖所说的实 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第
3245 页。
声,就是按声。朱载培与朱嘉的认识基本接近,
不仅贵散声,而且还把泛声归于不足贵即贱 ③[明]朱载琦:{律吕精义~,冯文慈点校,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 年,第 202 页。
的郑卫之声。而明代刊刻的《太音大全集~,
吴浩琼:琴学色议主题. 41 •
声清浊兼有者也……。④
虽以人奏而用天声,是谓奏之以人.而徽之以
天也。. ⑨尽管所谓庄子所云不知具体出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