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向善、致美.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求真、向善、致美.doc

求真、向善、致美   摘要:艺术的一切优良传统,旨在创作出具有突破价值的作品;是求真、向善,致美的完美结合,是自我情感的真实与物性真实的统一,是人性中善良与仁爱的呈现,是进入澄明的美的佳境。   关键词:文备;艺术创新;意蕴;澄明之境;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文备先生的书画艺术,在当今艺界独树一帜,并且业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笔者也曾撰文专门对其绘画的境界给予了探讨。本文拟将从当代消费文化的背景,谈谈文备先生艺术的核心价值。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已生活在一个消费的时代,时尚与追新逐奇成了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而作为人的情感与性灵栖居的艺术,也被放逐或者异化。当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标准,艺术的本质也是一个难以同一答案的问题。在此,我们无意对此作出探讨。但是,必须指明的是:当代艺术界那种缺乏起码传统文化修养的盲目创新者,应该受到严格的质疑。而真正值得推崇的,正是文先生这种承续艺术神圣者的情怀与劳作。这样的创新才是未来的希望,才是民族艺术的希望。在认真拜读了文先生的大作之后,我认为:求真、向善、致美应是文先生艺术的核心价值。同时,也是当代文人画应该坚守的中正之道。   从中西绘画发展的角度看:文先生的作品也正是承续了审美主客统一、和谐的创作思维,以禅宗的直觉顿悟作为“观照”世界的方式,用简洁、生动、活泼的抒情手法,呈现生活的丰富本真。我们知道: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背负着千年以来的中外优秀文化遗产,在艺术创作中,选择什么与创造什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文先生不从众,不随俗,以独特的眼光,继承了中外绘画史上最优良的创作思维,在观察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过程中,做到从心而不离物,妙悟与兴会并举,以一颗赤子之心沉冥到宇宙的浩瀚之中,获取包孕千古于一瞬的意象形态。这种方式不仅是中国文艺思想的精魂所在,而且也是现代西方艺术的生命所系。当后现代主义摧毁一切传统文化,企图遮蔽审美意向的“光韵”时,他们都走向了艺术的反面,即“非艺术”的暴力、无聊、反形而上学的“低俗”,正是在很多国人彷徨于“艺术”边界时,文先生敢于“不泥古法,不随西法”,出“新意于法度之外”,自创一体,在书画艺术上作出了开拓性的创新。   文先生的作品是求真、向善,致美的完美结合,是自我情感的真实与物性真实的统一,是人性中善良与仁爱的呈现,是进入“澄明”的美的佳境。下面,我想结合具体的作品,从两个方面来谈谈文先生“创作”的核心价值。      一、物象意蕴中的真与善      文先生作品中的物象是抽象与具象的结合,是有限与无限的场有统一,正如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的一画之法一样,如果作者掌握了一画之理,那么,任何物象的描绘都会达到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的状态。这不仅是物象真性的显露,同时也是创作者真性情真精神的呈现过程。文备的作品可分为两类:一是偏重于物性物理的描述,如《竹林情思》,《桃花依旧笑东风》,一是侧重于主体本真性情抒发的作品。这两类作品虽然各有千秋,但基本都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后一类作品总体可分两种,一是借古人诗句意象来触发作者的情感。另一种是对自己亲身所历所思之景的真情流淌。这大都也集中于2000年的创作。“其中,《日日向阳情意浓》充分反映了作者内心对大地间真情友爱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思想以个人生命体验为起点,辐射出对人类与世界的关爱之情。据作者自己介绍,他当时画这幅作品时,速度很快,几乎入手是一气呵成。更足以见出,其情练达之深,其情练达之真。作品中的橙红色的向日葵与背景颜色浑然一体。在这里,阳光融透了一切。作为主体形象的多枝向日葵,相互谦让,相互尊重,共同融入了万物之中。阳光的爱使万物在平等互助中达到了高度和谐。这里没有贪欲、侵占与掠夺,这里也没有其他私欲的遮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正是由于相互的关爱与敞亮,阳光才得以透彻大地,世界才得以澄明。应该说这幅画的寓意是非常深度。这里不仅充分体现了作者美好善良的愿望,而且也传达了作者对当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契机状态的深刻忧虑。事实上这一忧虑是当代许多思想大师的共同观点。”(注:引自笔者论文《走向澄明之境》,发表于《美术观察》,2006年8期。)不可否认:无论是东方或是西方,笛卡尔都曾深受近代主体意识的影响至深,科学技术固然因此得到了高度发展,但是,人都愈来愈缺少真正的栖息空间。   在当今商业消费文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关系非常贫乏,更多的是利益为主的人际关系网。人性中的真、善这些美好的东西,亦越来越显得无意义、无价值。事实上,这将导致一种不可再生的危机,人类将因此进入心灵的贫困时代。早在很多年前,德国著名诗人就提出过:“在这贫困时代,诗人何为?”的绝望呐喊,迄今为止,这一人类良知遮蔽的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敞开,而且越来越严重。当中国进入目前这种混合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