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管与电子.ppt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放电管与电子

* 氣體放電管與電子的發現 1857 Geissler tube 1875 Crookes tube 1913 Coolidge tube 克魯克斯管 蓋斯勒管 德國蓋斯勒(Heinrich Geissler)是一位傑出的吹管工人,他做成了一台以水銀的往複運動為原理的真空泵(ㄅㄥˋ),他利用這台真空泵,製造出當時世界上最純的真空管,後來稱為蓋斯勒管(Geissler tube)。 19世紀50年代,德國物理學家普呂克(Julius Plücker)將一支空氣含量萬分之一的玻璃管兩端裝上兩根白金絲,並在兩電極之間通上高壓電,便出現了輝光放電(Electric glow discharge)現象。普呂克和他的學生約翰·希托夫(Johann Wilhelm Hittorf)發現,輝光是在帶負電的陰極附近出現的。1858年,普呂克報告了這一現象,可是那輝光的本質到底是不是電流,普呂克還不能確定,他認為可能是稀薄氣體或是電極上脫落下來的金屬。 德國人高德斯坦(Eugen Goldstein)將不同的氣體放入真空管,並且用不同的金屬做電極,但都得到同樣的實驗結果。於是,他認為這種輝光與電流本身有關,並且將它命名為陰極射線。 普呂克的學生希托夫(Johann Wilhelm Hittorf)繼續了老師的實驗。他將真空管做成圓球狀並且在陰極與陽極之間放置了十字形的金屬箔片,在陽極的位置果然出現了十字形陰影,這說明從陰極確實發射出了一些東西(現在我們知道這就是電子)。他還發現即使將金屬換成透明的雲母也能產生陰影——這說明這種輝光不同於可見光。然而,要做出進一步的研究需要真空度更高的真空管。 一根直真空管,管中放置一個由雲母做成的風車。當兩極都通上電後,風車彷彿被陰極射線推動而向陽極運動。將陰陽兩級反向後,風車又會向新的陽極運動。說明陰極射線能夠產生壓力。但是,物理學家很快地就發現,這現象並不是由壓力促成的,而是由熱流促成的。一直要等到1899年,彼德·雷博德(Pyotr Lebedev)的實驗才會將陰極射線能夠產生壓力這論點給與正確的證實[3]。 一根V形真空管,兩端分別接上電源正負極。只有接電源負極的陰極才會發光。說明陰極射線沿直線傳播。 兩個梨形真空管,分別放置不透明與透明的雲母作為障礙物。通電後均在陽極產生影子。說明光能穿透的物質,陰極射線不能穿透。 一根大正空管,陰極做成凹面鏡的形狀,陰極射線聚焦在一個點上。風車則位於一塊擋板的後面,陰極射線不能直接照射到。然後用磁鐵靠近真空管,使陰極射線聚焦的位置發生改變並照射到風車上,風車發生了轉動。說明陰極射線能夠因磁場而改變傳播路徑。 英國人威廉·克魯克斯(William Crookes)在1878年利用一種水銀真空泵,製造出了氣體含量僅為蓋斯勒管1/75000的,被人們稱作克魯克斯管的真空管。克魯克斯注意到,當逐漸抽出克魯克斯管內的氣體時,陰極附近開始出現黑暗區域,隨著真空度的增加,這黑暗區域也會擴張。克魯克斯認為,這現象與陰極粒子的平均自由徑有關;黑暗區域與輝光區域的界面,即為粒子與氣體分子相互碰撞的起始面;在黑暗區域內,沒有什麼碰撞;而在輝光區域,發生了很多碰撞事件;在管面的螢光,則是因為粒子與管面發生碰撞[3]。他還進行了4個有趣的實驗來研究陰極射線[4]: 克魯克斯等英國物理學家認為陰極射線並不是射線,而是一種帶電粒子。這觀點遭到了以海因里希·赫茲為首的德國物理學家的反對。赫茲的學生德國物理學家菲利普·萊納德在1889年進行了一個實驗:他在陽極安裝了薄鋁箔窗,這樣就能把陰極射線導出到空氣中。赫茲提出,陰極射線能夠穿過薄金屬箔,因此它不可能是粒子(事實上,如果金屬箔足夠薄,光線同樣也能通過)。同時,赫茲還在真空管的兩側施加了電場,結果發現並沒有觀察到預期的偏轉(赫茲的電場加得不夠大,偏轉難以觀察到,用磁場會產生更好的效果),這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 1895年,讓·佩蘭發現陰極射線能夠使真空管中的金屬物體帶上負電荷,支持了克魯克斯的理論。1897年,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約瑟夫·湯姆森重做了赫茲的實驗。使用真空度更高的真空管和更強的電場,他觀察出陰極射線的偏轉,並計算出了陰極射線粒子(電子)的電荷質量比,因此獲得了190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湯姆森採用1891年喬治·斯托尼(George Johnstone Stoney)所起的名字——電子來稱呼這種粒子。至此,電子作為人類發現的第一個亞原子粒子和打開原子世界的大門被湯姆森發現了。 * *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