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社会文化(一).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字与社会文化(一)

漢字與社會文化(二) 生活形態 一、漢字與飲食文化 《禮記?禮運》篇:「古者未有火 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 血,茹其毛。……後聖有作,然後 修火之利,……以炮以燔,以烹以 炙,以為醴酪。」 這段話,反映了由野蠻進化到文明 的過程。以下我們先按烹食用字的 義類,來分别闡述漢字所呈現的飲 食文化訊息。 1.烹   烹字,甲骨文作「 」,金文 作「 」,象宗廟之形。 《說文解字》有「 」、「」兩 形,是從金文發展而來的,它的本 義是用食物來供奉鬼神,也就是獻 祭。漢代以後,這個字逐漸發展為 三個形音義不同,而又互有聯系的 字。 亯 今作「享」,意思是享獻、享   受。享獻是給別人東西,享受   是接受別人給的東西。 亨 主要意思是亨通,亨則通於   上,可以得到鬼神的福佑,所   以引申有「順利」、「運氣   好」的意思。 烹 這個字專門承擔起「煮熟」的   意思。 從這三個字的聯系,我們可以看出 古代烹飪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飲 食與祭祀的關連。 2.飲 「飲」字最初的形體,象一個人俯 首吐舌在酒罈子裡喝酒。金文把 「舌」變為聲符「今」,把「人」 變為「欠」。隸書、楷書則變為 「飲」。 3.副、解 烹製肉食,原始的作法是不憑借器 皿,直接放在火上烤,這種方式常 用整牲。待到有了烹飪器皿,隔火 烹煮而食,整牲就很難熟透。把整 牲切分開來,就成為不可缺少的程 序。 「副」,籀文作「疈」,象用刀將牲體從前胸一分為二。 「解」字,甲骨文象兩隻手割解牛 角。牛為大牲,最需要切割。宰牛 時,先持其角,割牛也要先去掉 角。金文時,「手」字旁演變為 「刀」,表示切割的工具。 4.粥、糜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粥,稀飯。」「糜,濃稠的稀 飯。」稀飯、濃稠的稀飯究竟有什 麼不同?從古文字裡可以得到更清 楚的說明。 《禮記?檀弓下》記載,春秋時魯 悼公去世,依當時的禮節,臣子當 在為國君服喪期間食粥。季昭子卻 問孟敬子說:「我們該吃什麼?」 孟敬子說:「食粥是天下通用的禮 節。我們三桓不能服從公室,這是 四方沒有不知道的,勉強裝個樣子 我是可以做到的,但不是使人懷疑 我不是真心而是裝樣子麼?所以我 還是照樣吃我想吃的東西吧。」 由此可見粥是純糧食做的絕不帶 肉。粥字的小篆从米,也可以看出 它的原料。 糜,《說文解字》:「糝也,从米 麻聲。」以米和羹叫作糝。羹是帶 汁的肉。由此可見,糜是羼入羹來 食用,裡面有肉。 《晉書?惠帝紀》:「何不食肉 糜?」肉糜是肉粥的意思。現代食 譜有肉糜炒苦瓜、雪菜肉糜,說的 都是肉丸子,和肉粥的本義大不相 同了。 5.炙、炮、燔 炙,象用火燒肉,火在下,肉在 上。炙是烤肉的總稱,凡是把生 肉、生魚近火燒烤而熟之,都可以 叫做炙。 如果細分,則炙、炮、燔仍有區 別。 《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 始諸飲食。」又說:「以炮以燔, 以亨以炙。」鄭玄《注》:「炮, 裹燒之。燔,加於火上也。炙,貫 之火上也。」 炮 是帶著毛烤肉,具體作法是把   帶毛的獸畜包上泥,外面用火   烤。烤熟後,把泥連同毛一起   剝下。炮字从「包」,就是這   個意思。 燔 是把成塊的肉去掉毛後,一面   一面加於火上翻烤。燔肉是用   來贈送給兄弟之國的,所以不   僅要烤熟,還要烤乾,以便長   久保存。 炙 是用簽棍把肉貫穿起來,類似   今天的烤羊肉串。 6.箸、筷 《說文》:「箸,飯攲也。从竹者 聲。」箸就是古代的筷子,後來俗 寫作「筯」,改作「助」聲。 南方船家忌諱「箸」音,因為 「箸」與「住」同音,不祥,所以 取其反意,叫「快」。以後加上竹 字頭,便成了「筷」。 二、漢字與服飾 中國古代的冠冕服飾,相當繁複講 究。在人們眼中,衣服的文化意 義,已經超越了物質意義。上古時 代,等級分明,穿戴與人的名分地 位要相等,否則就是僭越。 古代服飾有相當多的名目: 1.頭衣 漢代以前,帽子叫作頭衣,或元 服。與頭衣有關的漢字,主要有 「冠」、「冕」、「弁」、 「冑」、「皇」、「帽」、 「巾」、「幘」、「笄」。 弁(音ㄅㄧㄢˋ),古代貴族男子 穿禮服時戴的一種帽子,有爵弁、 皮弁、韋弁之分。弁字下方从手, 段玉裁說「是以雙手,敬以承之」 的意思。 皇,祭祀時戴的一種冠,以羽毛為 裝飾。字形下方的「土」,是放冠 的架子。因為皇這種冠,是祭祀時 才用到,平時不會穿戴,所以置之 架上,以表示尊敬。 笄(音ㄐㄧ),穿過頭髮,使冠冕 固定的簽子,叫做笄。漢代以後叫 作簪。字形从竹,表示最初由竹所 製成。下方象簽子之形。古代貴族 女子,十五歲盤髮插笄,表示成 年,可以出嫁了,後世因稱女子十 五歲為「及笄」。 2.體衣 穿在身上的衣服叫體衣。古代上衣 叫作「衣」,下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