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重点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 叛逆不是我的性格 而是我的心情 八年三班家长会 话题探讨 再唠叨,就不学了! 我就是没错!!! 发短信ing。。。。 如此对话。。。。。。 迷茫 困惑 敏感 多疑 脾气坏 做事冲动 反抗性强 追求个性 我叛逆了吗!?? 什 么 是 叛 逆 期? 一、了解叛逆期 叛逆期的三个阶段 2-3岁????????宝宝叛逆期 6-8岁????????儿童叛逆期 10-16岁??????青春叛逆期 二、叛逆心理与行为表现特征 (1)倔强固执,情绪反应激烈。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否则就跟大人对着干,顶嘴、吵架…… (2)和父母老师反着来。父母老师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宁愿自己做自己的事,也不理睬。 (3)挑战规则。故意破坏之前订好的规矩;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讲条件,要达到要求才肯做事 (4)和父母老师距离加大。对他们的要求偏偏不实行,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5)与父母老师关系恶化。产生矛盾冲突。 (6)不盲从权威,一些事情上有自己的想法。 生理发育导致的激素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过强 三、孩子们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呢呢? 独立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开始趋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四.孩子们叛逆的影响 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 误 区 一 全面打击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 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 “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 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 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 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 母交流的大门。 误 区 二 放任自流 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最怕听到的话 在最近的调查中发现,孩子最感恐惧的是家长会对他们说出如下的话: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看看人家小囡多好,你没有希望了” 4、“你没希望了,你真笨,你搞不好了” 5、“你是我儿子(女儿)就该听我的” 6、“扣你零用钱” 7、“你讨打啊,再讲我打你” 8、“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9、“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10、“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11、“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12、“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我们 该 怎 么 做?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态度 倾听、尊重、平等、赞赏 保持好奇与兴趣、积极认同、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1. 多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3.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4.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5、让孩子去体验: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