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际铁路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2(改动)精要.doc

长株潭城际铁路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2(改动)精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株潭城际铁路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2(改动)精要

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1标 滨江新城站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编制: 复核: 审核: 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1标中铁隧道集团项目经理部 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1. 监测目的 1 2. 工程概况 1 3. 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 1 4. 控制基准值 1 5. 监测实施方法 1 6. 施工监测信息反馈 9 7. 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措施 11 8. 附图 监测目的 为保证本区段施工及结构安全,需要建立一套严密、科学的监控量测体系,对基坑围护结构、周边地表及建筑物、结构本身进行全过程追踪其变形情况。分析、判断、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消除各种隐患,并将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1)掌握围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基坑安全施工。 (2)认识各种施工因素对地表和土体变形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减小地表和土体变形,保证工程安全。 (3)预测施工引起地表和土体变形,根据地表变形发展趋势和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沉降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4)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为合理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5)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6)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工程概况 滨江新城站位于长沙市岳麓区,车站起点里程WDK8+710,车站终点里程WDK8+960,全长250米。标准段车站基坑深度约29.3m.车站主体为地下两层双跨(局部三跨) 本车站地处银杉广场西侧,地势平缓,地面高程32.10-40.32m.,地面相对高差8.22m,较为开阔,房屋密布,人口众多,交通繁忙,通信、光电、地下管线密集分布。 (二)水文地质情况 1、地表水 车站东边约1.5km有湘江南北向流过,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质较好,地表水较发育。 2、地下水 根据测区地下水的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1)孔隙潜水; 主要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和圆砾土中,透水性及富水性好,该区主要富水层,强富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第四第土层及基岩全风化土,成分以黏粒为主,透水性及富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弱富水,地下水仅以微量滞水形式存在,水量贫乏。 2)基岩裂隙水; 场地内基岩岩性为(Ptln)板岩,节理裂隙稍发育,地下水量较小。主要靠上层的孔隙潜水下渗补给,贫水~弱富水,基岩裂隙水较贫乏。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10~8.70m,相应标高29.77~39.02m。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及侧向径流补给。 (三)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地层和冷家溪群板岩地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Q4ml) (1)0 人工填土:属素填土,褐红、黄褐、灰褐等杂色, 稍湿,松散~中密状态,主要由粘性土组成,混碎石、混凝土等硬杂质约35%,主要分布于路面,层厚0.50~11.0m。I~Ⅱ级。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pl) (2)1-3 粉质黏土:灰褐色、黄褐色,含约10%的中粗砂,硬塑,切面稍光滑,摇震无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层厚1.80~7.60m。Ⅱ级,σ0=180kPa; (2)7-2 细圆砾土:灰白色,石英质,亚圆形,级配差,含约20%中粗砂及少量卵石,饱和,中密状态。层厚1.00m。Ⅱ级,σ0=300kPa;局部分布。于Jz-Ⅲ10-滨江04、17、24揭露改地层。 3、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Q2a+pl) (5)1-2 粉质黏土:褐红、褐黄色,硬塑,切面稍光滑,摇震无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层厚0.60-8.50m。Ⅱ级,σ0=180kPa; (5)7-2 细圆砾土:褐黄、灰白色,石英质,亚圆形,级配差,含约20%中粗砂及少量卵石,饱和,中密状态。层厚0.60~1.40m。Ⅱ级,σ0=300kPa;局部分布。 (5)8-2 粗圆砾土:褐黄、灰白色,石英质,亚圆形,级配差,含约20%中粗砂及少量粘性土,饱和,中密状态。层厚2.00m。Ⅱ级,σ0=350kPa; 4、冷家溪群组板岩(Ptln) (9)1-1 板岩:褐黄色、全风化,岩体已风化呈硬塑粘性土状,芯样手捻易散,遇水崩解,合金钻具钻进速度较快。层厚0.70~11.00m。Ⅲ级,σ0=300kPa; (9)1-2 Ptln 板岩:褐红、褐黄色和灰白色,强风化,大部分矿物风化变质,风化裂隙极发育,夹少量中风化岩块,岩芯呈碎块夹土状、饼状,芯样用手可折断,合金 较易钻进,层厚0.6-19.0m。Ⅳ级,σ0=400kPa; (9)1-3 板岩:青灰色,弱风化,部分矿物风化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