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道不言寿,释不言姓
???????????????????????????????????二、道不言寿,释不言姓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二日,笔者随师古阳子终于踏上去延安之路.自去年游安国寺之后。老师古阳子入山修行半年有余,今天坐上去延安的汽车,心情自不必说。一路谈笑风生,过离石,经黄河军渡。至绥德,于第二天一早转车至延安青化砭。????.
当年。那场由彭德怀指挥的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这里——青化砭。如今,已是一个繁华的小镇,物丰人厚,体现了典型的陕北风光。街面店铺林立,虽不如都市整齐,但也颇具现代化的气息.镇两边是不显眼的黄土山丘,山坡上散落着几十户农家院路,显得平淡无奇,难道这么一位当代隐世老人就住在这里?与我们想象中的山清水秀相去甚远。????.
????下了公共汽车,已是中午。从绥德到这儿四、五个小时没吃东西,我们三人就近到镇上的“红都饭店”去吃饭。
????店老板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很热情,招呼炒两样素菜。我们坐下便吃起来.他看见我们几人吃素,感到好奇,便坐下与我们拉呱起来:
????“敢问师傅们为什么吃素?”
“习惯吧!”我们一边吃一边回答。
“我们这儿 HYPERLINK / 吴云青老人也吃素食,他们村子还有几个人跟他学,究竟是学佛还是学道,搞不清楚。”
一提起吴老,古阳子老师兴奋的问道:
“是吴云青老先生吗?”
“是,我们这儿都称他为吴老,说起来,这儿没有不认识他的。”店老板很自豪的样子。
“请问老板,吴老现在多大岁数?”笔者赶紧问道。
“说起吴老的岁数,谁也不清楚。听我爷爷在世的时候说,他十几岁的时候,吴老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我爷爷八十多啦,去年不在了。他说吴老的牙齿换过两茬,头发白了又黑,黑了又白,真是个怪人。”店老板津津乐道、如数家珍般讲起吴老的故事,“他每天同村民一道下地干活。有一次几个青年人与吴老一起去外村办事,回来时翻山越岭,吴老动作利落,青年人竟赶不上他……”我们急于见到吴老,就让店老板指了去他家的路,向后面土山坡上走去。
????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步行半个多小时才爬到吴老的家门前。这是一个建在半山坡上的小村落,全村人大都居住在土窑洞里。吴云青老人的院内有三孔窑洞。院墙是用土坯砌起来的。院的四周栽有许多槐树。门前用木棍子搭了一个棚子,下面用石板支着一个石床。旁边有两三个水泥板支的方桌,只有门前这地方显得与一般农家院子不同。
????我们轻轻地推开院门,里面走出一个大约6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虽是一个典型的陕北农妇,但看上去气色很好。她听说我们找吴老。便指了中间的窑洞说:“吴老在这儿,你们自己进去吧。”
????古阳子老师轻轻掀起门口挂的布帘子,只见一个满头银发。胡须很长的老人端坐在窑洞内高高支起的床上,一腿伸,一腿屈,那床支得已快接近窑顶,窑的前半部支了半个床高的木板架子,算是上高床的台阶。古阳子老师轻声问道:“是吴老吧,我们来看您啦。”
????“太原的.进来吧,后边还有吗?都进来。”吴老招呼道.当时,我们很惊奇,他怎么知道我们是从太原来的。当下,我们未敢多问,只是听从他老人家的吩咐,爬到他高高的床上坐下。
?? 吴老自然地散坐在床上,两眼不算大,但很有神,面上略带笑容,微微隐含着一种慈祥、威严、神秘和宽广的气度。两颊棱角分明,额头重重的皱纹,似乎在告诉人们岁月的久远。银白色的须发很光亮。上身穿一件很久没有洗过的旧毛衣,下身穿一件青色的中式大宽档裤子,光着一双大脚,很自由自在的伸展在床上,老茧很厚,不知有多长时间没有洗过。高床两侧墙壁,简直乱了套,挂满历年市政府和村里送的春节慰问年画,床边靠墙支着一张小桌,上面挂满了各种玩艺,有佛像、石头、各种罐头盒以及其他生活日常用品的小包装。床跟前挂着烟盒、商标等小玩艺。表现出一副零乱的童心装饰。坐在这样的奇持高床上。不由使我想起唐代的著名禅师——鸟巢禅师。只不过后者住在树上而吴老住在窑洞里罢了。
简略地寒喧之后。古阳子老师问道:
“请问吴老今年高寿?”
“四十五啦。”吴老说。
四十五!我们一愣,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闻了一次.他仍大声回答说:“四十五啦。”我们还是不解。
这时,刚才接待我们的农妇从外面进来.她说:?
“吴老说的四十五,就是大四十五,过了一百岁之后.老人不称一百多少岁了。人家说四十五.已经十多年啦。”
“这是我的徒弟”吴老给我们介绍。
“你们大老远来看吴老.吴老是养精养气养神,顾性命,与咱们普通人不同。”农妇讲话滔滔不绝.显然经常接待一些来访的人。
正说话间,窑洞门口又???来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约七十左右的老人:
“ 道不言寿,释不言姓。这是常识!道家不讲自己多大岁数.佛家不谈自己的姓,都姓释。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保住你的宝,自然会长寿。”
看上去与一普通农村老汉无异的老人.,竟讲出这么高深的语言,令我们非常吃惊。原来,这两人是一对夫妇。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