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若干问题及提取方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草若干问题及提取方法

甘草研究状况若干问题 ——09药学 吴训文 第一节甘草的基本知识 一、形态特征: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全身披有白色短柔毛和腺毛。地上茎直立,下部木质化,小枝有棱角,绿色。叶互生,为奇数现状复叶。小叶3~8对,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顶端小叶较大。总状花序,腋生,花梗极短,基部下方有一卵形小苞片,花萼钟状,绿色,花冠蝶形,紫红花或蓝紫花。果实为荚果,狭矩形,弯曲成镰刀状或半环状,褐色,密披刺状绒毛。种子5~8粒,卵圆形而微扁,表面平滑,褐色。 二、植物分类: 甘草:为双子叶植物豆科Leguminosae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G. glabra L. 三、生理生态特征: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引黄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在我国,甘草生长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喜干燥气候,耐寒,野生在干旱的钙质上,排水良好的、地下水位低的砂质壤土栽培。忌地下水位高和涝洼地酸性土壤。土壤中性或微碱性为好。 四、栽培方法: 甘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或根茎繁殖,但以根茎繁殖生长快。 六、炮制方法: 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100斤用炼熟蜂蜜25~30斤。 七、主要成分: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又称甘草甜素,一种三萜衍生物,分子式C42H62O16。为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苷(见苷),是甘草的甜味成份,存在于甘草属植物中,在乙酸中结成片状或棱柱状晶体。在220℃分解。溶于水。甘草次酸分子式C30H46O4。有两种同质异晶体。熔点分别为300~304℃和287~293℃,比旋光〔α〕D+163°。溶于乙醇。 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异甘草甙、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西定、甘草醇、异甘草醇、7-甲基香豆精、伞形花内酯等数十种化合物,但这些成分和数量通常会随甘草的种类、种植区域、采收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异。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甜素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以内的部分。 八、功效: 甘草:甘,平,无毒。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 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 虚弱,倦怠乏力,心悸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 解药物毒性、烈性。 九、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赵世元等∞研究黄酮体内抗肿瘤作用,建立S180小鼠肉瘤和H22癌腹水瘤模型,观 察甘草总黄酮对S180鼠肉瘤抑瘤率和对其胸腺和脾脏重量的影响;观察甘草总黄 酮对H22肝癌腹水瘤生命延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总黄酮能抑制小鼠体内肿 瘤的发生和发展,能显著提高H丝腹水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并且能增加肉瘤小鼠 的胸腺指数,降低S180小鼠肉瘤的脾指数。甘草总黄酮能抑制体内肿瘤生长,其 抑瘤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小鼠的免疫系统实现的。 .2抗氧化作用 余龙江等[24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甘草总黄酮对油 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甘草总黄酮对4种食用油脂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且对猪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VC、柠檬酸、酒石 酸对甘草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增效作用;甘草总黄酮与合成抗氧化剂混 合使用时,其抗氧化能力均好于只添加单一抗氧化剂的效果。 .3抗衰老作用 叶怀义等口冠研究了甘草黄酮对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注射100%大黄煎液 0.8mL,只8d,造成小鼠衰老模型,分别给以2.4mg/kg的甘草黄酮,对照组给生 理盐水10d。给药组小鼠血清中SOD酶活力升高,而MDA量下降,小鼠抗应激能力 增强,小鼠体重增长也快于对照组。实验表明,甘草黄酮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4抗心律失常作用 胡小鹰等闭利用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病理模型,观察甘草总黄酮是否具有抗心律 失常作用。实验结果表明,50一100rag/kg甘草总黄酮可延长乌头碱诱发的小鼠 心律失常潜伏期、减少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阳性率:25—50mg/kg甘草总黄 酮可增加哇巴因诱发豚鼠出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