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人居环境学》的由来
《人居环境科学》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谢超宁《人居环境科学》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阐述基本框架及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学(中国古典风水学)之现代释义”。 《人居环境科学》课程结业方式 一、结业方式: ??? 撰写一篇研究性论文(题目自拟) 二、时间安排: ??? 1、2011年6月15日----2011年6月22日学生撰写论文 2、2011年6月23日-----6月30日教师批阅论文\登记成绩 三、论文要求: ①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②有自己的分析或看法;③卷面整洁,图表清晰;④全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⑤采用A4纸型打印或标准材料纸书写;⑥注明自己的系、班级、学号和姓名等。⑥上课点名采用抽点方式,被抽点到两次旷课的同学将取消本课程成绩。 《人居环境科学》的由来 一、19-20世纪的发展模式与人类环境探索的三大主题 从发现并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人居环境意识的觉醒 认清可持续发展 1、西方社会的环境意识与发展模式的领悟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了灿烂的工业文明,生产关系的改变史无前例地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19-20世纪的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与大城市的兴起,但“旧技术时代”对环境的破坏也加速了今天的“环境危机”。 20世纪50年代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十大公害事件”等环境灾害,1973年石油危机带来了一系列不安的警告。 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提出“人类环境宣言”,发出“只有一个地球”(“Only?one earth”)的预警,全世界范围对环境的注视带来了“环境科学”的兴起。1972年到1992年,人类用了20年的时间,迎来了全球高峰会议:“环境与发展的里约会议”,在众说纷纭下通过了“21世纪议程”。 2、 “人居环境”意识的觉醒 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180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1900年城市人口占13%,2000年城市人口比例激增至47%。目前全球有半数人口已经居住在城镇和城市,预计30年后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将居住在城镇和城市。如何实现利于环境、可持续的城市增长和发展?在此背景下,一些思想敏锐的思想家、政治家、学者、建筑师和规划师,在积极探索未来的道路。 人居环境的意识在全球觉醒。 地球环境还可持续发展吗? 2、 “人居环境”意识的觉醒 1933年在雅典召开现代建筑师大会,通过了“雅典宪章”。J.?Sert用了10年时间整理参展材料,成书后以《我们的城市能否存在?》为标题,告诫世界。 以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C.Doxiadis)为代表,沿着“雅典宪章”的足迹,在爱琴海的台劳斯(Delos)岛召开若干次会议,讨论形成“人类聚居学”的理念。在道氏等积极努力下,推动联合国于1976年在温哥华召开“世界人居大会”。 2、 “人居环境”意识的觉醒 20年后,世界进一步认识到人居的重要性。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人居二”会议,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和《人居议程》。2001年在纽约又召开“伊斯坦布尔+5”会议,形成《关于新千年中城市和其他人类住区宣言》。同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把1978年成立的联合国人居中心升格为联合国人居署,赋予更强的资金筹措能力和政策协调能力。 从此,联合国人居署与1973年成立的联合国环境署并肩努力,在推行人居环境建设中呈现日益重要的作用。“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工作在逐步开展,视点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处于基层的社会大众的居住与环境问题。 3、来之不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一位目光敏锐的学者芒福德(Lewis Mumford)在前辈格迪斯(Patrick? Geddes)1915年发表的学术著作影响下,提倡摆脱一些孤立的学术路线,通过对现象的综合观察,研究“人类环境”问题。他批评工业革命后的发展模式,称之为“旧技术时代” ,并展望可称之为“生态秩序”时代的来临。 经过约50年的酝酿,涓涓思想细流终于汇成滔滔江河。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概念,形成全人类的共识并必须遵循的共同纲领。 3、来之不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001年,联合国环境署负责人克劳斯·特普费尔(Klaus?Toepfer)撰文指出,人类正面临着十大环境公害:土壤遭到破坏,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工业污染,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区被污染,空气污染和极地臭氧层空洞。 2005年5月,联合国发布由95个国家的1300名研究学者共同完成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给地球生态环境已造成巨大破坏,这将危及人类长久的发展。目前,地球上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