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1:《弟子规》的精神要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培训1:《弟子规》的精神要点

孔子之为学目的和历程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所谓“好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二)《弟子规》的核心:学仁 以孝弟发其行仁之始, 以泛爱众极其行仁之终, 以谨信肃其行仁之规, 以亲仁熏其为仁之习, 而后学文以广其智益。 对比:中国教育让人无法做自己 ? 教育,应像鲁索所说,其目的是让人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如马斯洛所说的那样,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他应当成为的人。 中国的学生,是背书做题造就的,是考试卷子造就的,是五年模拟三年高考造就的,是一道道题的标准答案造就的,但绝对不是天性造就的。 钟道然,人民大学大三学生 天性是什么? 人性:天命之性,气质之性。 张载: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西方:自然人性论,顺遂自然人性的教育观。 中国:德性为根本,圣贤教育。 如何才能自作主宰?做自己的主人? 讨论:中西教育观念的比较。 马一浮先生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绍兴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现代三圣”。 马一浮先生: 知识是从闻见得来的﹐不能无所遗﹔才能是从气质生就的﹐不能无所偏。今所谓专家属前一类﹐所谓天才属后一类。学问却要自心体验而后得﹐不专恃闻见﹔要变化气质而后成﹐不偏重才能。知识﹑才能是学问之资藉﹐不即是学问之成就。唯尽知可至于盛德﹐乃是得之于己﹔尽能可以为大业﹐亦必有赖于修。如此﹐故学问之事起焉。是知学问乃所以尽知尽能之事﹐而非多知多能之谓也。 (三)仁的表现方式:礼 “欧洲宗教要人们做一个好人,中国的宗教则要人们做一个识礼的好人;基督教叫人爱人,孔子则叫人爱之以礼。”(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钱穆: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 1983年,历史学家钱穆先生会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说: “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钱穆(1895—1990) “禮”释义 示《说文》: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篆体 古文 “禮”释义 豊(lǐ):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金文 篆体 篆体 “禮”释义 《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 《礼记·乐记》:礼者,天地之序也。 《释名》:礼,体也。得其事体也。 举例:三拜九叩之礼 《说文》:拜,从两手下也。 叩,《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 讨论:礼的等级差别是否是不平等的体现? 总结:《弟子规》的核心精神 以孝弟发其行仁之始,以泛爱众极其行仁之终,以谨信肃其行仁之规,以亲仁熏其为仁之习,而后学文以广其智益——通过学“礼”以导向“仁”。 仁为体,礼为用。 * * * * * * 《弟子规》与中国传统教育精神 主讲:中山大学 张卫红 时间:2016年10月 地点:中山市 大 纲 一.《弟子规》简介及在当今社会的广泛传播 二.《弟子规》的结构与核心精神 三.儒家论“仁”大义及其实践内涵 四. 《弟子规》义理举例 五.总结:教育从守礼开始 一.《弟子规》简介 一.《弟子规》简介 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山西新绛县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由清人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全文1080字,主要阐述在家出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做事等方面的礼仪与规范。 与其他儿童启蒙读物的区别 《三字经》 《千字文》 《百家姓》 《幼学琼林》 《龙文鞭影》 《弟子规》全文诵读 经典教育,已近二十年。北京,1998年前后儿童读经活动启动。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复兴中,《弟子规》的弘扬很普遍 近年,各地的读经私塾、周末读经班、经典诵读公益活动络绎不绝。 一耽学堂公益晨读 北大学生在未名湖畔面向东方晨读《中庸》 北师大学生在孔子像前晨读 一耽学堂在社区的公益晨读 浙江工商大学“孝”版cospaly秀现身校园 08年起,晨读《论语》成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学生日常必修的功课。 调查显示,86%的学生支持国学进入校园。 中新网杭州2008年 4月23日 学术界对国学的重视 199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