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研究轨迹初探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研究轨迹浅探
徐维忠
(深圳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广东 深圳 518060)
摘要:十多年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是这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定的轨迹。探讨这一研究轨迹对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有着更加广泛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学文化素质教育 内涵 研究轨迹
1995年11月在华中理工大学召开的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上,周远清同志代表教育部作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讲话,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正式开始。1998年教育部颁发了教高[1998]2号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从此,各地、各高校都掀起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热潮。
十多年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进行得红红火火,对它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笔者经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查获100多篇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相关文献。分析后得知,高教理论界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内涵的研究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众多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讨论。最初阶段的讨论是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角度来展开的。原因有二:一是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过窄、功利过强、人文过弱等弊端而进行的“纠偏补缺”,学者们开始时以补充的教育内容来界定它的内涵是一种正常的感性选择;二是学术界要对一个概念下定义,首先致力于澄清它包涵的内容,也是概念学的一种习惯性思维。
这一时期,最早撰文探讨这一问题的是北京大学吴同瑞教授。他认为:“文化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指专业教育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文化修养,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博学多识、有较高文化教养的人。……不应把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完全对立起来。专业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与人格的养成。”1几乎同时,王义遒教授在《文化素质教育初探》(高等理科教育,1996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文化素质教育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培养学习动力、兴趣、习惯和能力;学科的交叉、拓宽;科技教育中应该体现人文精神;培养善于与人相处的人才;国际交流能力。并且他将这些方面的素质都归属于“人文素质”。赵卿敏则认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2、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目的的历史与民族文化教育。3、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教育。4、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公民教育。5、以陶冶高尚情操为目的的文学、艺术教育。”2在这头几年的研究中,理论界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的界定处在一种朦胧的状态,核心内容虽偶有触及,但仍是“犹抱琵琶半摭面”。
1998年教育部颁发了教高「1998」2号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从这一《意见》来看,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也就是人文素质教育。杨叔子院士非常赞同这一解读,他说: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人为本,做人的素质,特别是人格,是本中之本。3
但官方的阐述并没有一锤定音,王义遒等在自己已有论述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拓展,他说:“目前各高校对文化素质的内容和实质的理解很不一样。许多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主要强调的是人文教育;还有的学校强调的是道德素质的教育,即德育。应该说,这些理解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各校也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全面的文化素质教育,应该包括科学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两个方面。”4持相同观点的张岂之先生有更加清晰的解读:“在高校进行文化素质教育,使它深化,需要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也就是说,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结合。”5这也就是说,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不仅仅包括为了“补缺”而额外增加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还包括原有专业教育内容中所涵盖的科学精神这一类人文素质,只是原有专业教育内容中的科学精神元素还远远不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补充。至此,人们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总算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对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的探讨又有了新的视角。从目的、功能和意义等角度来阐述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学者专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