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二十问(之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道二十问(之一)      茶道与中国五千年历史息息相伴。   有人品茶,风声鹤唳;有人品茶,笑里藏刀;有人品茶,才思泉涌;有人品茶,虚静空明……人之生命认知不同,对茶道真正境界自然不同。茶道即是人道。   道无处而不在,无始而不在。   于茶道之疑,将由冷香斋主人为您释之。      第一问饮茶有道乎?      中国茶文化诞生于两汉之际,兴盛于唐宋之间,历经元、明、清三代,余波荡漾,至今不衰。茶道则创立于我国中晚唐时期,从最初的煮饮法到唐代的煎茶法,再到宋代的点茶法直至明清及以后的冲瀹法(俗称撮泡法,简称泡茶),无论是茶品、茶器还是冲瀹方法,都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精、由生活品饮上升到精神品饮的过程,茶汤中已融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内涵,我们品饮茶汤已经不是单纯的品饮其香其味其韵了,而是在品饮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明,这就是“道”。   但若认为品饮茶汤,是为了追求这个早已存在的“道”,则又错矣。要知道茶汤和“道”二者非一,也非二――不可以把茶汤和茶道区分开来,更不可以将道高高“悬挂”于茶汤之上,这正是“茶道”一词的精微意义。   我们品饮茶汤的过程,也就是茶道修持的过程;品饮茶汤即是修持茶道。   我个人以为茶道不可思议、不可分辨,需要直下承当,需要顿悟。   中国茶圣陆羽罕言茶道,著述《茶经》五千余言,竟无一语论及茶道;日本茶道创始人珠光则建茶庵,定茶规,首创“树寄屋茶道”。其中高下得失,智者自能洞悉,无需多言。      第二问茶道的“道”,是否就是人们常说的那个“道”?      回答是肯定的。“道”之一字,在汉语中有多种解释,如行道、道路、道义、道理、方法、规律、真理、实体、实相、终极存在、宇宙本体、生命本源等。因道的多义,致使人们对“茶道”的理解和定义产生了歧义。甚至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无论是道家的“道”,抑或佛家的“道”,乃至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其实都是相通的,道只有认知程度上的差异,而无本质的差别。差别是对道的认知程度的差别,道还是道,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禅宗里说:平常心谓之道;《大学》里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心经》里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可见“道”是很平常的,就在我们的日常应用中,就在眼前的这一碗茶汤里。应用到茶事上,所谓日常应用就是指日常的煎水瀹茶等茶事程式,对于茶道的修持要从日常应用做起。因为茶道是要体悟和修持的,不经过这些近乎繁琐的茶事程式,是很难体悟茶道精神的,更不用说修持了。   古德讲:大道透长安,一个“透”字,说尽了“道”的奥秘,值得细细品味。      第三问目前情况下提倡“茶道”是否会有些不合时宜?      不可否认,许多人都是从喜欢喝茶才逐渐关注茶道的。我们知道,茶是一种健康饮品,茶里面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茶多酚等多种有益人体身心健康的有机化合物,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饮茶可以延年益寿。   但这些还都属于较低层面的品饮法。   茶不但是一种健康饮品,更是一种精神饮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茶是一种“国饮”。茶汤里面融入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和人文精神内涵,沉积着非常厚重的东方哲学思想和智慧,是一种可以载道的奇妙媒质,我们为能拥有这样宝贵的人类财富而自豪。所以我认为,如果可能,我们饮茶时应从较低层面向较高层面跨越,这样不但能更加品饮出茶汤内涵,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也有益处,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问如此饮茶是否带有较强的功利目的?这岂不是违背“平常心即道”的茶道精神吗?      您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吃茶时不能带有功利目的,哪怕是籍茶悟道之心也不可以有!诚如所言,平常心即是道,如果不以平常心吃茶,而带有相当的功利目的,是不能悟道的。如能暂时忘却机心,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吃茶了。   吃茶时只有去掉竞争心,浮躁心,功利心,而代之以清净心、平常心、无人我心,这才叫做以平常心吃茶,才可以藉茶悟道。   我一向不主张在茶事过程中使用缘于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因为茶道是东方的,是要修证的,和思辨无关,甚至和语言思维无关。   至于吃茶过程中的一些必要的程式我以为是应该有的,一些有关茶的礼仪、清规、程式、以及煎茶时的技艺、心法等都应该有,茶人对这些东西应该尊重,并认真对待。茶人只有通过这些具体的乃至繁琐的程式才能约束自己,从而对茶道有所领悟。      第五问这么说通过吃茶,人人都可以领悟茶道了?      是的,茶道并不神秘,很平常,很自然,人人都可以领悟茶中之道。我始终强调,在茶汤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高下之别,也没有长幼之分,男女之异。茶汤代表的是和平,是平等,是相互尊重,是善良美好人性的完善和皈复。而这些,正是我们需要终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