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力量崛起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兴力量崛起要点

不结盟运动 1、兴起原因 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 2、倡导者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3、影响 冲击两极格局,标志第三世界崛起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前:以 为中心 二战后:形成 格局 20世纪60、70年代:出现 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超多强, 中国发展的主要阶段(事件) 抗美援朝(1950-1953) 一五计划(1953-1957) 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 文革十年(1966-1976) 在徘徊中前进(1976-1978)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以来) 2006年1月,中国社科院发布《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国际形势黄皮书。黄皮书公布的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实测结果表明: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在美英俄法德之后,位列第六。 在中国国力系统中,外交力、军事力较强,政府调控力排在第四位,经济力排在第六位,而国力资源只高于俄罗斯与印度,国力结构不均衡。 ——来自《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国社科院 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充裕的资本资源、长期稳定的国内环境、稳中求进的政府政策方针等 劣势:落后的技术水平,劳动力质量低,信息力落后,支持创新体系的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上国力资源处于落后的位置。 不结盟运动简介 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上,在朝核问题上,在伊朗核问题上,其他大国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而美国不得不承认,美国虽然强大,但它也没有力量完全掌握局势的发展。美国存在美国单极世界的思维,也带有浓厚的单边主义色彩。由于美国超强的综合实力,美国在今后还会表现出单边主义的做法。美国既是单边主义国家,有可能追求单极世界,但它本身又是多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其单边主义是受到多极结构的制约,不可能走得太远。 两级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特点:①和平过渡。由长期冷战引起。②竞争中过渡。五个中心力量相互竞争、相互制约。③长期过渡。新格局终归要通过世界主要力量之间长期较量、斗争、妥协来实现,加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新格局不会在短期内形成。 (2)经济上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经济领域多极化) (3)日美关系:联盟、竞争 日本兴起的评价: (1)亚太和平的隐患,引起亚洲各国的担忧 (4)日本是经济大国,还不是政治大国 中国的腾飞 1、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2、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思考;中国进一步发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又存在什么劣势?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一个拥有115个成员国的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那时新兴国家为维护独立和发展经济,不愿介入美苏的争霸斗争,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地位,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联合国中三分之二的会员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全球人口的55%也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 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和平与动荡并存: (1)“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 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原因: 美国 ①目标:试图领导世界建立单极世界; ②行动:  1998对伊拉克空中打击;  1999发动科索沃战争;  2001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发动伊拉克战争;  ③影响:美国在世界上为所欲为,给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 、多极化曲折发展 山姆大叔忙“坏”了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世 界 格 局 两极格局瓦解,暂时“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 界 形 势 总趋势:走向缓和 和平与动荡并存 知识整合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种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探究活动: 世界格局已经打破,而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其原因是什么?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因为两极格局的解体没有世界战争的作用,现今世界新的中心崛起,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到均衡,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取决于世界大国综合国力的对比变化。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