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易名家在线–(传播正能量)天生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docVIP

中华周易名家在线–(传播正能量)天生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周易名家在线–(传播正能量)天生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

天生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 纪录片《敦煌》。(资料图片) 纪录片《记忆》、《故宫》、《台北故宫》、《敦煌》总导演周兵接受本报专访。(受访者供图) 纪录片《故宫》。(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   今年46周岁的周兵曾担任纪录片《记忆》、《故宫》、《台北故宫》、《敦煌》的总导演,与祝捷联合担任总导演的纪录片《下南洋》日前在央视开播,备受好评。昨日,周兵接受了本报专访。   周兵畅谈了其纪录片制作拍摄的经历和感悟,并透露7月将与《下南洋》创意总监麦天枢、总导演祝捷一起参加第25届香港书展,作题为《下南洋:语言、食物、仪式的碰撞与融合》的讲座。   “南洋”是现代的启示   认识周兵的人对他有着一种相似的印象:蓄有微须,经常穿着中式的对襟褂子和布鞋,“身上流露着与其年龄和履历不太相称的缓慢与谦抑。”在位于北京紫禁城外东华门太庙的工作室里,“尚佛,听琴,喜茶,学画,写字”成了他在生活中修行的一部分,亦足可见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   对于刚开播不久的纪录片《下南洋》,周兵介绍,该片历时三年,深入九国,寻访上百个城市,试图向观众揭示一个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南洋。周兵说,“拍摄《下南洋》的想法最初不是由我提起的。而是《下南洋》的另一位联合总导演祝捷先提出这个选题,一开始我只想做监制,并没有特别大的冲动做总导演。后来,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我对这个题材越来越感兴趣。”   《下南洋》分为《华南之洋》、《异乡家园》、《血泪南洋》、《百年兰芳》、《千年家族》、《母国春秋》、《北望之心》、《开放之门》、《南洋祝福》等十集。周兵说,“相较于‘东南亚’,‘南洋’这个名字带着更多的情感记忆和历史背景。华人2000多年的下南洋历史,在原始莽林,他们是怎样克服重重险阻、建立家园?在不同的殖民统治下,华人的命运几起几落,血泪与苦难是否让他们构筑起理智、良性的社会体系?是什么力量支撑了族群文化的生生不息?我们想用影像回答这些问题。”   在周兵看来,通过历史影像去捕捉和发现人类曾有的情绪和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有我们面对未来生活的勇气源泉。“就像《下南洋》创意总监麦天枢说的,‘南洋之行是这个大陆上十几亿人心灵情感价值荣辱的一面镜子。南洋华人称得上是大陆几千年的文化使者,他们的命运本身不来源于南洋,而是来源于他们的母国,这个宏大的国家每一次的自我振荡和颠簸都成为南洋华人社会命运的高峰和波浪’。”   “2000多年后的今天,移民依然是一个热门话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有着共同历史文化源流的同胞,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与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习俗的邻居分享社会资源,将是整个人类的未来景象。因此,南洋既是悠远的发端,也是现代的启示。”周兵说。   《东方之子》影响人生   1991年,周兵开始拍摄纪录片。“我大学是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学习电视编导专业,那时学习的就有一门纪录片课程。机缘巧合,后来1993年到1997年在央视新闻中心《东方时空》工作,这么多年跟纪录片的缘分一直没有断,都是以纪录片拍摄为主。”   在周兵的纪录片生涯中,有一段经历尤为人所津津乐道,即是1993年10月至1997年6月,在央视新闻中心《东方时空》的《东方之子》栏目担任编导的工作。其间编导制作了《冰心》、《贝聿铭》、《杨振宁》、《丁肇中》、《孙越崎》、《吴树青》、《周谷城》、《叶乔波》、《季羡林》等共计一百多期“东方之子”。他称,担任《东方之子》的编导,对他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我接触的不是一两个,而是上百个人物。这批人物都是中国各个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他们的思想、做事的方式,影响我青年时期的成长,我觉得这是我特别幸运的一点。”周兵回忆道,当时采访中有不少令他印象特别深刻的细节。“我比较喜欢中国古典文化,《东方之子》偏重经济和政治的,这两个门类的人我拍得特别少,我拍的基本上是文化和艺术类的,现在那些老先生大都过世。采访冰心先生的时候,她一直在说一句话,我们要有爱,有爱才能解决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问题。而季羡林老先生我采访过三次,他待人接物的态度令我非常感动。”   周兵说起有一次去上海华东医院采访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周谷城的经过。“他当时95岁了,我们一进去,老先生浓重的湖南口音,说‘我只给你们8分钟’。这怎么办?我们节目播出时也就8分钟,只有8分钟采访时间就没法拍,但白岩松一开聊就聊了一个半小时。走的时候,老先生说‘你们都走了,也不陪我了’,当时我心里还挺伤感的,他的孤独感和渴望跟人交流的欲望,跟普通人是一样的。”   然而,谈起这些参与采访的经历,周兵却以颇为憾惜的语气叹道:“当初年轻时不知道是一个个很难得的采访机会,所以资料都没有留,现在想起来很后悔。”   研究艺术跟拍纪录片不相悖   迄今为止,从事纪录片工作已有20多年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