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文明的曙光.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集文明的曙光

第2集 文明的曙光 ——CCTV百集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在史前时代近二百万年的悠远岁月中,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人类不仅经历了从能人、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的艰难转变,而且也步履蹒跚地从蒙昧、野蛮走向了文明。在这洪古蛮荒的暗暗长夜中,人类用血与肉、智慧和力量、劳动与创造开拓着自己的历史进程,谱写着伟大而不朽的历史篇章。 人类历史现在已经进入了公元后的第三个千年,请与我们一同反思曾经发生的变迁,并回顾人类文明的起源。 说到文明,自然联系到文化 ,它们代表着什么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 (山东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陈德正)“在历史学中同文明相对应的文化,通常用来指尚未发明文字、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社会或时期,但它的广义是指:知识和艺术成就,如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等。文明一般是指一种先进的文化,很多学者用文明一词指与原始相区别的、较高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也就是阶级社会或者说是文明社会。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如此看来,文明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起源涉及世界各地区,由旧石器到新石器,再到金属器的生产力的发展,各部落由狩猎采集进而畜牧农耕,产生社会大分工,导致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具体过程 。还有从游牧到定居及城市的出现,由血缘关系到阶级关系的发展,最后通过不同的途径形成国家等诸方面。 这种文明的起源,最早可上溯至旧石器时代。在长达近二百万年的漫长岁月中,人类经过艰巨的跋涉和不懈的探索,建立了最早的社会组织,发明了现代世界三大基本技术的雏形,即石器打制技术,它是机器制造技术的雏形;人工取火技术是能源转化技术的雏形;有声语言是信息技术的雏形。这三大技术的发展为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约1万5千年前,旧石器时代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此时,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的结束,全球气候转暖。欧亚两洲的冰原被森林和草原所取代,而非洲的气候也由多雨转为干旱,南欧与西亚一带开始出现类似今日的温和景象。旧石器时代的不少大型动物灭绝,数量大为减少,适于森林草原地区的小动物和鸟类增多,人类的狩猎对象随之发生变化,经济活动的内容扩大 ,江河湖海地区出现了渔猎经济。经济活动的变化促使生产工具发生变革,石器制作上更为精细,首先把石器打制成一定的形状,然后把它放在砺石上蘸水加砂磨光,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石器表面平整光滑、器型规整、刃部锋利、可多次使用,集不同质材之优点于一身的复合工具也于此时流行开来,尤其是新型远距离攻击武器-弓箭。它的发明和使用直接促进了早期人类狩猎业的发展,但狩猎业的发展却不能永久满足人口增长和人类发展所形成的新需要,于是一场人类的生活方式大变革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是新石器时代发生的最具影响力的事物,这就是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首先发轫于西亚,约在9千年前,伊拉克北部的耶莫地区即已种植大麦、小麦 小扁豆等农作物。约旦河谷的耶利哥、土耳其的沙塔尔、休于也有农业生产的考古遗存。此地之所以成为农业革命的发祥地,除了这一地区的地质、气候和动植物分布的特点外,还与它作为亚非欧三洲的联结点的地理位置有关。从冰期消逝以后,它开始发挥古代世界各族文化信息交流枢纽的作用,从此一直在古代世界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除西亚外,东亚和中南美洲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中心。在中国河南新郑的裴李岗遗址,已有粟和众多石制农具的发现;同时期的河北磁山遗址,则发现有厚达2米的粟类粮食堆积层;而浙江河姆渡遗址,则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堆积层也厚达1米。 在中美洲墨西哥,公元前5千年左右培育了玉米、南瓜和胡椒等作物;在秘鲁,公元前6千年就种植菜豆,公元前5千年到4千年间又开始种植玉米、马铃薯、南瓜和辣椒。 农业革命最主要的标志是植物的人工栽培和动物的人工驯养,以人工栽培植物为特点的原始农业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人们在长期采集中,通过仔细观察,逐渐熟悉了植物的性能和生长规律,并掌握了栽培方法。从近代一些民族的采集活动,可以看到从采集经济过渡到原始农业的一般情况。 19世纪,马来半岛的居民在采集过程中熟悉了 野生果树的生长规律,为了取得好收成 他们修剪树枝、砍去树旁的杂草和灌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给野生谷物除草,挖出著芋类植物的块茎,再埋到地里;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从60多种野生马铃薯中,选择出优良品种进行培植。 动物的驯养大约是和农业一起发生的,许多人认为动物的驯养源于狩猎。有一种说法认为猎人打死母兽后,幼兽得到人们的饲养,后来成了家畜。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猎人把一些野兽驱赶到预先设置的栅栏内,以便捕杀食用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