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渔父》形象.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诗词中《渔父》形象

关于渔父的观察报告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收入了《楚辞》中的《渔父》一诗。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诗歌中,“渔父”是隐者的代表,其言行是隐逸意识的象征。因此,让学生了解“渔父”这一常见的著名典故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寓意,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一个颇有意思的专题学习的小活动。   主持人:中学阶段,我们已经多次亲密接触渔父。作为一种类型人物,渔父频频现身教材,在太史公《屈原列传》中,在张志和《渔歌子》词中,在柳宗元《渔翁》诗中,甚至在《桃花扇·余韵》传奇中为研究渔父的审美特征,探讨渔父的文化内蕴,老师要求我们上网搜寻关于渔父的资料,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是讨论问题的基础。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渔父是怎样一种文学形象。   1:我来说说渔父的形貌衣着。庄子终身隐居不仕,《庄子·渔父》中,一位“须眉交白,披发揄袂”的渔父下船而来。李颀《渔父歌》:“白头何老人,蓑笠蔽其身。”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看来,这位渔父是白发老者,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2:渔父是一种共名。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渔父。屈原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遇到的渔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出现了众多渔父,无名无姓,亦无籍贯。唐代的著名渔父“烟波钓徒”张志和是一个例外。   3:渔夫是一种职业,渔父不是一种职业。岑参《渔父》:“竿头钓丝长丈余,鼓枻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渔父垂钓不为鱼,为的是闲适的心境,这是渔父的行业特点。   4:渔父喜欢放歌一曲。经典名曲是《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千秋万代吟唱不绝。还喜欢原生态民歌《欸乃曲》,而且歌喉嘹亮,撼动绿水青山。柳宗元《渔翁》:“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贯云石《芦花被》:“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5:渔父另一嗜好是饮酒。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渔父饮酒有节,饮而不愁。晏殊《浣溪沙》:“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销愁,一杯足矣,不像诗家“举杯浇愁愁更愁”,不像词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渔父居处在河畔江边。元代无名氏〔正宫〕《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静静流淌的小溪,蜿蜒曲折的小径,横渡江洲的扁舟,悠然可见的屋舍:好一处邈无人迹尘嚣不生的桃源之境!   7:渔父的挚友是樵夫,有诗为证。杨慎《临江仙》:“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桃花扇·余韵》中的老赞礼和柳敬亭,一渔一樵便相逢于江潭。樵夫而外,渔翁友白鹭,侣沙鸥,快活自在,亦有诗为证。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夫》:“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渔父是古代的独身主义者、动物保护主义者。   8:渔父的社会地位不低。连李煜这样的风流君主也对渔父生仰慕之心。李煜《渔父词》:“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咏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但李煜不过是说说罢了。遍查历史,有皇帝当和尚,没有皇帝做渔父的。   主持人:徐积《渔父乐》:“渔唱歇,醉眠斜。纶竿蓑笠是生涯。”大家从多方面谈论了渔父这一形象,渔父虽然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职业,却很有社会影响——其隐逸精神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值得研究的是渔父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诗歌谈一谈。   9:白朴《渔夫》曲:“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渔父最大特点是傲世。不满现实政治,人格孤高,傲气十足。“不识字”是调侃之语。连“万户侯”也要“傲杀”,看得上眼的官吏自然寥寥。这支曲子表现了渔父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过淡泊宁静生活的情怀。   10:李颀《渔父歌》:“避世常不仕,钓鱼清江滨。”渔父的另一特点是避世。在隐逸中寻求生活的真正乐趣,追求内心的平静。朱敦儒《好事近·渔父词》:“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这位渔父淡出红尘,半醉半醒垂钓于烟波之中,轻灵、逍遥、闲散,词作勾画出了渔隐生活的闲情逸趣。这种乐趣,热衷权力的人永远没有消受的机会。   11:渔父的出现和被推崇不是偶然的,渔父是仕、隐矛盾的产物。官场失意,走上归隐道路,自称渔父,连爱国诗人陆游也不能免俗。陆游《鹊桥仙》:“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陆游自称渔父,乃游戏之言,实际上表示着对投降派的抗议。   12:杜牧《渔父》:“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渔父的根本主张是“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这种明哲保身哲学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在这些“烟波钓徒”眼中,国家政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