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琵琶记》的美学贡献.doc
论《琵琶记》的美学贡献
摘要:本文不是对剧中某个人物或具体情节进行分析评价,而是对《琵琶记》的总体美的感受、领悟和把握,探寻它美的根源。高明勇于面对生活的严酷,敢于写出人物的复杂面貌,忠实地写出了生活的真实和人物的真实。正因为它“真”,所以就踏进了美的殿堂,创造出一部美的作品,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使观众得到了审美愉悦和自我超越的快乐。
关键词:美;真;审美愉悦;和谐;自我超越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
高明的《琵琶记》被誉为“南戏之祖”,自诞生以来一直在全国各地演出,盛况不衰,历代学者发表了不少评论文字,解放后也十分重视对它的研究、评论,在1956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发起组织了历时26天的讨论会,以纪念《琵琶记》创作600周年。当时许多戏剧家、理论家、史学家如田汉、翦伯赞、尚钺、董每戡、赵景琛、李希凡等人都做了发言或专题报告,可谓盛况空前。以后也陆续出版、发表了一些专著和评论文章。专家、学者对《琵琶记》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的思想倾向、剧中人物性格的得失、剧情安排的成败、戏剧语言的造诣等等均做了一些有价值的探讨。尽管各位专家观点不尽一致,褒贬互见,但均为有益的学术贡献。笔者颇为喜欢该剧,也曾经发表过两篇浅陋的文章,近读又有一些新的感受,聊成此文,算是对这部作品创作650年的纪念。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叫我一句一句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这是对作品的总体美的感受、领悟和把握,而不追求对字句的推敲、词义的阐释,宁可失之于对具体情节优劣、人物性格成败的准确评价,而要潜心于对作品的整体美的体认、参悟与共鸣,这是值得借鉴的。所以,本文也是从整体美来对《琵琶记》进行评价。
那为什么说《琵琶记》是一部美的作品呢?它又美在何处呢?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思想认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的美的宝库,就看艺术家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孔子云:“里仁为美。”就是认为大自然有美,社会生活有美,人类的各种精神创造和物质创造也皆有美。四十二出的《琵琶记》向读者展示了极为丰富的生活内容:既有相府的富贵荣耀,又有贫困农家的断炊哭嚎;既有举子们赶考时的各种微妙心态,又有老人望子成龙的急切期盼;既有新婚燕尔的喜庆,又有望夫早归的焦灼;既有辞官拒婚的决心,又有皇命难违的无奈;既有无心赏月的苦境,又有咽糠遭疑的苦恼;既有兜土筑坟的壮举,又有甘心做小的通达;既有一诺千金的义举,又有丧尽天良的坑拐……总之,区区一个剧本,几乎囊括了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道尽了人间的百态。而这一切又都是真切的社会生活的写照,没有粉饰,没有歪曲,没有吹捧。骄横的尽管颐指气使,穷困的尽管放胆哀号。社会形态如此,人情世故如此。高则诚大胆地写出了社会的真实面貌,人间的真情实感,这就是美,就是美的创造。黑格尔说:“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罗丹说:“在艺术中所谓丑的,就是那虚假的,做作的东西。”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知之,是求真的活动;好之,是求善的活动;乐之,是求美活动。在孔子看来,人类的求真、求善、求美三种活动之间有一种有机、辨证、统一的关系。因此真与美有一种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真是事物的本质,是灵魂。一部文学作品只有勇敢地写出生活的真面目,才有美的价值,才能使读者进入审美领域,获得喜悦和满足。《琵琶记》就不仅真实地写出了元末明初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写出了各种人物思想的复杂、矛盾,既写出了赵五娘对丈夫的痴情,又写了她对丈夫的疑虑、怨恨;既写了蔡伯喈难忘旧情,又写了他对牛小姐的爱慕;既写了牛丞相的刚愎自用,又写了他软弱的灵魂。这才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这才是可亲可信的文学形象。作家要塑造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就必须挖掘出艺术形象中深层的内涵,也就是透过人物性格表层的东西看到一些更深刻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蕴藏在人物性格深层中的丰富复杂的辨证内容,即人物性格的矛盾内容。脂砚斋批《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思想性格是“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这正是美丑互相渗透以至达到“美丑泯绝”的自然境界,也正是性格塑造达到完全和谐的最高境界。这就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境界。只有做到尊重生活原貌的“真”,才可能写出作品中的美。文学作品也只有敢于写生活的真,才可能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鲁迅先生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