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土塬上的候鸟——当代史边缘之麦客研究.doc
黄土塬上的候鸟——当代史边缘之麦客研究
一把镰刀闯关中的麦客现象是传统农业文明的活化石,是甘肃特有的 经济 社会 现象。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上的农民用其粗糙的双手,撰写了一部厚重苍凉的西部麦客史⑴。
1、写作缘起
凡在关中生存之庶民,无论居处乡野或暂寄城镇,从少徂老,每至五黄六月,麦子将熟之时,总会看到成千上万衣着褴褛的农民肩扛行李,手拎镰刀,徒步前行,由西至东出现在大村小镇的道路之上。在这数十万多数来自甘肃的农友相帮下,经过一个龙口夺食的繁忙夏收,关中农民陶醉于粮食收获的满足之中。而这些被称为麦客的黄土高原上的候鸟或揣着几百元的票子或仅“混了个肚儿圆”,默默地不无留恋地沿来时的千山万水退回到即将进入麦熟期的自个家园去。“麦客是关中夏收的功臣”。他们收割了关中一半川地和约百分之八十山塬地区的麦子,每年麦收将至,关中人便“像盼援兵”一样跑到小集镇上盼麦客⑵。这是前收割机 时代 关中 农村 的独特人文景观。
然而,相沿五百余年、每年劳动力转移三十余万的麦客,并未得到学界应有之重视。秦晖(2000)称其在看到《麦客》一书书名后,很“有些震撼”,并不无惊讶地自问:“如今还有人记得他们”?⑶汪晖(2004)也颇多感慨:在80年代邵振国小说《麦客》发表后,虽有以此为题的电视剧、长篇通讯,但他“没有见到更多的人的关心”。他感慨道,当我们翻查 历史 档案、地方志等资料时,但见“朝代更迭、宗族源流、人物华表、官制荒政、烈女贤人、山川水泽”,“没有麦客、客工、赶场的只字片言”。对此,汪晖表示用不着惊奇,从古至今,多是如此。“用老侯(侯登科——笔者注)的话说:‘下苦人’三字就说明了一切”。他强调,在我们的文化源流中,“‘民’和‘人’是大有区别的。”⑷
2、 研究 综述
据笔者陋见所及,清代志书乾隆《宝鸡县志》(卷十二)⑸曾提及这一独特地域文化现象。《清诗纪事》(嘉庆朝卷)吴振棫所作之古风《麦客行》⑹曾再现甘肃“麦客”涌入陕西“打工”之生活画卷。1925年《新秦日报》有关于“麦客工阶之报道”⑺。当代比较系统追踪或留心这一现象者当提到侯登科、秦晖、汪晖、姬广武以及邵振国诸位。侯登科(1990—2000)集十余年功力追踪并纪实性抓拍麦客原汁原味之生存状态,是当代知识界较早触及这一“不可接触者”群体的人士之一⑻⑼。秦晖称其“有着许多‘名人’所没有的、或已经淡漠了的一颗平民百姓的古道热心,和从底层看社会的深刻洞察力”,并用镜头为当代史、也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历史,“一部发生在号称中华文明摇篮、周秦辉煌、汉唐雄风之基的关中大地并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历史,一部事关衣食生存等人类生活基础但却常常被忽视的历史”⑽。秦晖(2000)较早关注麦客,并于其为侯的摄影集所作之序言中表达了这一关注与思考⑾。汪晖(2004)曾于2000年第10期《读者》杂志上发表了侯登科所摄之数幅黑白照片,并震撼人心地将这一底层民众之艰辛生活画面展示给知识界的所谓精英群体⑿。姬广武(2004)对麦客的渊源流变与今昔生存状况有精到 分析 ⒀。当然,不得不提到邵振国(1984)绘声绘色描写麦客生活与情感的小说《麦客》。《麦客》虽为小说,但在将麦客这一群体作为文化 艺术 加工之对象方面而言,的确开风气之先。在长期得不到知识界关注的情况下,即或是以小说这样的大学样式聚集麦客,也给关注该群体的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毕竟这一长期雪埋于当代史话语底层的社会群体首次得到以文字表述之机遇与荣宠⒁。
3、正 文
3.1麦客眼里的关中
来自贫寒地区的甘肃麦客对富庶关中的歆羡是根植于潜意识之中的,连时下富有的房地产巨富、出生在甘肃天水的潘石屹都坦陈:“无论陕西人如何看我们甘肃人,甘肃心目中八百里秦川的陕西,是富裕的,是诱人的。”并津津乐道家乡之与陕西的“紧密”“联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这个地方是属于陕西,与甘肃省更西北的甘州、肃州的风俗习惯完全不一样,近代才把秦州划分到了甘肃。我们天水的许多语言、风俗、饮食习惯更像陕西,天水与陕西的联系更紧密。秦州人从历史上就是给陕西人当“麦客”,秦州人去当“麦客”时,总是带上一袋的炒面。有麦子割时,吃陕西人的饭,没有活干的日子,就吃自己带的炒面。所以,陕西人把我们秦州人叫“炒面客”,而把整个的甘肃人都叫“洋竽蛋”,因为甘肃人的主要的食物是土豆。”⒂麦客挂在嘴边的“挣钱不挣钱,落个肚子圆——逛世纪哩!”一个“逛”字透露出些许现实变化——也许外面的世界更精彩?⒃一句“逛世事哩”就印证了这一点。赵小罗的父亲是个“老麦客”,那年80岁了,说起赶场来,很有精神:“年轻时,年年跑关中。现在老了,几十年没去了,也不知如今啥世事。想在电视上看看去过的地方,眼窝不行,认不出。”他的话逗得儿孙们哈哈大笑。“笑啥?我赶场时全靠走路,南路翻秦岭,过双石铺,大散关到宝鸡,一走七八天,如今你们谁能服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雅安编写老旧小区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暖通工程施工的方案.doc VIP
- 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总结PPT模板(2025教师专用).pptx VIP
- 高处作业风险及隐患排查(安全检查)清单.pdf VIP
- 重难点拓展:有关数轴的三种探索问题-人教版新七年级《数学》暑假自学提升讲义(解析版).docx VIP
- 2021北京清华附中初一(上)期末数学.pdf VIP
- 风力发电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管理要点.docx VIP
- 2023北京清华附中初一(上)期末数学(教师版).docx VIP
- 输电线路铁塔标准化设计110kV分册(第1~5章).docx VIP
- 2024年山西关铝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